朝野闲游_第47章您接着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您接着说 (第1/2页)

    第47章 您接着说

    一切的起因,都源自年初袁辰家中的一场本该微不足道的寻常拜访。袁阁老门生故旧满天下,过年时本就有大批学生上门,今年有个穷秀才也攀上门来打秋风,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那广平府教谕之子,而这位囊中羞涩的书生,拿来充做年礼的,乃是已故父亲收在房中的几本文集,而其中一本,便是后来在京南引起连环血案的诗社辑录。

    袁辰无心之中翻开了这本诗集,和陈哲一样,他也留意到了名册之中的赵元诚,于是便派人去京南暗中调查,而这一查,便惊动了赵家,这才有了京南那涉及几百条人命的连环血案。

    发觉自己捅到一处马蜂窝的袁辰不仅没有告发阻止对方,反而是顺势布局,交上一份投名状假意投靠了四皇子一党,一面虚以委蛇一面在京中招募人手蓄积力量,最后还顺手把陈家和长公主府引了出来替他袁阁老当了马前卒。

    前几日在公主府门口,拖住赵家人手保住了二皇子的不止有宋庭姝和她头上那块公主府匾额,还有陈伤为首的四名袁辰暗中招募的通天境高手。

    知道了袁辰全部布置的陈哲心中盘算了一番,这老儿怕是早就属意二皇子了,真要和他之前所说一般要维持朝廷场面上的安稳,那赵家人血洗鲁王府的时候陈伤等人又在哪里?

    而现在这般只保下二皇子才是得益最多的布置:若只以朝争下注二皇子胜出,本就功劳不多,且还要与礼部尚书、左都御史等清流大佬分润,于中书次辅来说未免鸡肋。

    如今却又大为不同,在这危难关头出手保扶,即便争不过长公主府,事后算起功劳也要远大于紧闭家门缩头不出的那几个清流老夫子。

    就算依旧无法打破祖制拿下中书首辅,也无法染指出缺的三辅,余下户部尚书与刑部尚书两个位置总能拿下一个的,再加上三皇子、四皇子两派留下的空缺,所获实利绝对不菲。

    就在陈哲出神思索之际,陈伤已悄然告辞,这位潇洒的侠女这一回该当时真正回去过她的逍遥日子了。

    接下来京中之事少不得陈哲奔波忙碌,首先是朝中分饼,先是原本站在二皇子背后的清流一派,虽最后关头的京城变乱中表现有些不堪,但终也没有人会拿这些去苛责几个文臣,几位派中魁首顺理成章的各进一步,礼部尚书进位中书三辅、左都御史专任礼部尚书,礼部左侍郎去督察员接了左都御史的位子。

    袁辰那边也算是得偿所愿,袁辰本人只获了些散阶封诰,杜翔却从工部转任户部,同时又把工部尚书的位置留给了袁辰调回京城的一位布政使门生。

    至于长公主府陈家一派,林纾枚除了进位大长公主,添了些年俸食邑之外,也无其他增权,好处大多留给了陈家。

    陈咨从正七品监察御史升任正五品大理寺右寺丞,这升迁颇为微妙,虽连跳了四级,然而大理寺勉强属于清流,实际无论是职权还是官声都不如兰台风宪。

    也是无可奈何之举,陈咨没选过庶吉士,进不了春坊,礼部也是同理,且礼部当下没有合适的出缺,都察院里倒是还可以加个俭督御史,可俭督御史乃是四品的清流官,以陈咨的资历,若是让陈哲来定,俭督御史当然是千好万好,可也要朝中诸公们答应啊。

    然后就是在京中坐享其成的陈家老太爷陈鼐了,就此结下了郑阳留下来的刑部尚书之位,不到五十岁便位列九卿,陈鼐自己还有些犯迷糊,只能说是陈家祖坟青烟滚滚,生了两个好儿子娶了一个好儿媳…陈哲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