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尊老风流风流浪子逍遥剑子 (第2/2页)
飞虫会飞,米糠不能飞。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也有一些古藉之中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 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 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薛神医道:“解毒方法还是有的,天生万物,相生相克,万变不离其宗!” “深奥了!不太明白!但愿自己下次不要中这个鬼东西!”上官望道:“明天我将去滇池边的岳父那里,这里的事情你就和老莫多cao心一些!“放心!我老薛自然会竭尽全力的!” “多谢!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上官望以茶代酒敬了薛神医一杯,薛神医连忙回敬表示会对上官世家继续效力… 滇池又名昆明湖,古时又称滇南泽。《后汉书·西南夷传》曾载:“此郡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曰滇池。” 滇池形如弓弦,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7里。因为滇人喜欢称湖为海,古代诗人墨客也跟着叫滇池为滇海。 滇池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滇池盛产的鱼类有鲤、鲫、乌鱼、金线鱼等鱼类,其中以鲤鱼产量最高,金线鱼最名贵。 在滇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不仅仅是适合居民生活的地方,也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 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湖岸,如果登临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放眼望去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由衷的赞叹它的美丽!滇池不仅仅有湖泊的秀丽,而且还有大海般的气魄! 白海的老巢就在这里,瑶族在此地有人口数万在此聚集,主要是渔业和茶业,瑶族出产的茶叶一直是上官望一个比较主要的经济来源。当年上官望在昆明打点生意,常来这里走动,收购茶叶。 那时候他也是少年意气,风流倜傥,喜欢四处观光揽胜,在与白海谈论茶叶价格的时候结识了“飘香女侠”白秀梅,当时就被白秀梅的美色所打动,便经常以谈生意来白海家里…白秀梅是典型瑶族美女,她对上官望也有好感。 毕竟上官望长的英俊潇洒,又能说会道,脑子灵活会养家,最难得是他的武功也非常的高强,这样的男人几乎是完美的。 所以她就答应嫁给上官望,上官望妻子那时刚好刚刚去世不久,他也是为了派遣寂寞跑到了昆明打理生意。两人一拍即合就成婚了,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就是柳沉鱼出现后才进入了僵局。 白秀梅回到娘家后在父母的安慰下,在陆冰嫣的陪同下,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四周都是熟悉的邻居和亲人,大家来看望她,也分散了她对儿子的思念! 只是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哭,儿子以前老在眼前晃,她没觉得怎么样?但是一旦见不到他,却思念的撕心裂肺的…以白海为首的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时,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 云南的瑶族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云南境内的,一支来到了滇池边繁衍生息了下来,以后又发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猛腊等地。 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cao汉语、壮语和苗语,又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又分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有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 在诮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男孩到十六、七岁要经过度戒,度戒具有成人礼的性质。一些瑶寨为了宣传十戒,还特意请老艺人说唱,劝诫青少年勿yin、勿盗、勿jianian、勿懒,要好学上进,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 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最大的节日。 白秀梅回到娘家的时候,也就是临近端午的时候,山寨里到处是一片歌声,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