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章 (第2/2页)
周霁佑上前半步,脖子一弯,冷笑着凑到她耳边:“师姐,别给脸不要脸。” 嗓音低沉、冰冷,冯诗蓝心脏剧烈地一震。 她脖颈挺直,睨着她,眼底无一丝温度,抬脚欲走—— “你…你什么意思?”冯诗蓝仿佛一位受害者,开始叫嚣委屈。 相较于周霁佑的轻声,她分明是在嚎叫。 周霁佑感到没劲透了,她把已经迈出去的脚步收回,似赌咒一般凉凉地说:“你信不信,周师兄很快就会有女朋友。” 冯诗蓝以为她在炫耀和示威,伪装的柔弱迅速褪去,换成愤恨和憎恶。 周霁佑的声音依然很低,像黑色羽毛,阴测测,轻飘飘:“不是我,更不可能是你,但会是一个你非常讨厌却又处处比不过的人。” “你…”周霁佑不再理会,直奔休息室门口,远远甩下她。 推门而入,屋内三人的视线齐刷刷扫来,表情都十分微妙。 梁乐新笑了笑,眼神指向窗外神色异常的冯诗蓝,问:“你们…吵架了?” 周霁佑放下画具包,耸了耸肩,目光淡漠。她拿起背包“我还有课,先走了。” 行至门外,与调整好状态的冯诗蓝错身而过,她斜眼瞪她,再不掩饰,周霁佑却半眼都不看她,目不斜视地径直离开。 沈飞白又出差了,这回去的是四川宜宾。 她从学校回到家后已过九点。 天气干燥,她掬起一捧凉水扑了扑脸,擦干水渍,把毛巾挂回去,整齐捋好边角,将前后垂落的长度和左边的蓝色毛巾比对得一模一样。 一粉一蓝,她以前明明对粉色无感,现在却怀揣上一丝不一样的感触。 单独,不喜欢;凑双,反倒越看越满意。 人真奇怪。 九点二十,她准时打开电视,调到央视新闻。 本期《今日聚焦》播放的是四月在黄山时录制的专题。 老小孩老小孩,七八十岁的老人,如同天真孩童,缺乏完善的思考,戒备心薄弱,容易受骗。骗子进村,专挑“空巢老人”这样一个被社会经常忽视的新群体。 与沈飞白对话的老婆婆今年七十二岁,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每逢春节才会带全家回来一趟,平时只有同村的外甥女偶尔过来探望她。 这样的老人在灵源村数不胜数。 前不久,一个叫孙进的年轻小伙挨家挨户给空巢老人送温暖,隔三差五地,还陪同老人们坐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唠家常。 “我来灵源村快有一个月了,爷爷奶奶们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我吗?” “喜欢。” “你们说,小孙累不累?” “累。” “小孙辛苦不辛苦?” “辛苦。” “小孙既累又辛苦,你们也喜欢小孙,你们心疼不心疼小孙?” “心疼。” “你们都是小孙的爷爷奶奶,都是疼爱小孙的家人,现在小孙有困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孙?” “愿意。” 老人们的部分积蓄就这样被一个化名为“孙进”的骗子骗走了。 沈飞白问:“您喜欢他?” 老婆婆用方言说:“喜欢啊。”屏幕底下配有字幕。 沈飞白:“为什么喜欢他?” 老婆婆:“我孙子也像他那么大。” 沈飞白:“您把他当成您孙子了?” 老婆婆点头,又摇头:“孙子就是孙子,不一样。” 沈飞白:“可您把钱给了他。” 老婆婆低下头,神情似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我知道不能拿钱给他,可他对我好。” 沈飞白:“您觉得,他对您孝顺?” 老婆婆用满是皱纹的枯手比划:“小孙给我捏肩、捶背,帮我打水,还帮我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晒。” 沈飞白:“所以在您心里,他代替您的子女陪在您身边?” 老婆婆眼眶一红,开始想念:“代替不了,代替不了…” 沈飞白:“村里有人照顾您吗?” 老婆婆:“有,我外甥女。” 沈飞白:“她多久来一次?” 老婆婆:“她48了,身体不好,还有一家老小要照顾。” 意思是不经常来,沈飞白说:“您外甥女刚刚和我说,您一到晚上就尽可能地少喝水少吃饭,您家厕所在院子里,您在怕什么?” 电视机屏幕里给了一个厕所的粗略镜头,四方围墙,中间一个刷抹了水泥的蹲坑。 老婆婆眼泪哗哗:“我这么大岁数了,跌倒了就起不来了。他们在外面都不容易,我在家出事,还要耽误他们工作和学习…” 总共采访了很多人,这只是其中一段。 沈飞白给老婆婆递纸巾,沈飞白在老婆婆起身站立不稳时予以搀扶… 周霁佑眉心轻蹙。 递纸巾没剪掉能够理解,毕竟尚在采访过程中,有重要谈话内容。可,搀扶呢,和老婆婆的对话已经结束,这段为什么会留下? 是有意,还是无心? 莫名地,她心头隐隐不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