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逐艳曲_第173章翻到在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翻到在地 (第1/2页)

    第173章 翻到在地

    虽然不能长生吧,但让她多活个一两年还是可以的,”浮辰拍着胸脯打保证。其实心里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但为了少司命,这事怎么都要干上一干。晓梦起身,来回踱了两圈,道:“我带你们过去!”

    “多谢!”浮辰拱手道谢。然后转身拉住少司命的手,轻轻捏了一下,道:“总会知道的。”少司命点点头,看向浮辰的眼神中虽然有害怕和不安,但也充满了骄傲。***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得名由来是因为这是吕洞宾修炼的地方。

    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这是浮辰的记忆,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吕洞宾,所以跟着晓梦一路过来,亭子倒是看到了,但没看到七星楼。

    洞门很简陋,也就一张门板遮挡而已。不过洞周围的风景十分幽美,溪水涔涔,松柏郁郁,王母池朱红色的建筑群隐蔽于绿树之中,晨钟晚磬,丽鸟长鸣,浮辰想起了一句诗”五夜慧灯山送月,四时情籁水吟风。”

    不由得念叨了一下,惹来两个女人不解的目光。浮辰笑了笑,也没解释,看到洞前的小河,浮辰想起了爷爷奶奶的讲的关于吕洞宾的传说,说是吕祖洞前的小河内有一种虬,一日吕洞宾为洞前的景色所陶醉,在石壁题诗,神虬在其后顶礼膜拜,吕洞宾戏点其额,神虬即刻飞升天庭。后来这家伙就写了两首诗,一收是:”昔日曾游此,如今九十春,红尘多少客,谁是识予人?”

    另一首是:”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通九垓。无赖蛟虬识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这诗浮辰不认为是吕洞宾写的,因为诗中有一种独往独来的寂。寞与冷清的感觉。所以应该是后世某个不得意的文人听到了这个故事,自己瞎写的。

    华夏人好像自古至今都在虔诚而执着地追求和向往着神仙生活。从叱咤风云的秦皇汉武,到庸庸碌碌的平民百姓,无不梦想着有朝一日,得遇仙人指点,度出人世苦海。

    这个时代遇到的道家和阴阳家的神棍,好像也都是这么个想法,只要与长生有关,往日的睿智就不见了踪影,变的不可理喻。

    浮辰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这么向往神仙生活呢,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脑中创造出的神仙能永远年轻不死。

    能实现凡人可望而不可得的一切愿望。能永远享受现世的快乐等等。正是因为神仙能即刻实现他们的一切梦想,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神仙成了实现梦想的偶像,整天为衣食生计而奔波的芸芸众生,升仙的欲望也就尤为强烈。而吕洞宾成仙后。度了两个弟子,一个是采茶女何仙姑,一个是柳树精,吕洞宾既可度人,又能度物,所以才倍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他飞升时住的这个洞,便成了人们争先恐后祭拜的地方。

    “怎么了?”看到浮辰直愣愣的看着山洞,一动不动的站着发呆,晓梦停下脚步,问道。“没事,这个洞没名字吗?”浮辰将思绪收了回来,没看到洞口上方有刻字,就开口问道。“尚无!”

    晓梦给出两个字的答案。然后就去敲那扇破旧的木门,喊了一句:“弟子晓梦求见师姑!”洞内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请敲门之人进去,晓梦这才推开破门,带着浮辰和少司命走了进去。

    洞内很干净,似乎通风也很好,没有特别的怪味,用手摸了摸洞壁,很干燥,没有一点潮意。样子跟后世浮辰去时差不多,大小也没多大的改变。从洞门进去是一段三四丈远,狭窄的通道,进去后便是一个较大的石室。

    石室中只有一张矮几,一张床榻。然后空无一物。满头白发的青衣道姑盘坐在矮榻上,闭着眼睛似乎并不在意进来的是掌门。

    矮几上有的青铜香炉中青烟袅袅,晓梦将香炉旁的油灯点燃,这才让昏暗的山洞有了一丝的光明。少司命在看到老道姑的瞬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