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准备好好看看 (第1/2页)
第152章 准备好好看看 浮辰实在受不了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忽悠人。看到少司命有些不悦,浮辰笑道:“我给你另一种解释,你听着!”“你说,妾身听着,”少司命点了点头,自己正说的高兴呢,这家伙一点都不识趣,给自己打断了。 于是,浮辰就蹲在地上,用树枝大概画了华夏的地图。然后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一下秦岭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未来人,这点知识还是有的,冬天的秦岭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 当然,也有了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所以也就成为了华夏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将华夏分割为南北格局。当然,它也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华夏文明就是在这条山脉和两条大河之间孕育而生的。 它在地理上的贡献远比神秘学上的贡献要来的更加彻底。当然,这样的解释少司命还是似懂非懂,她不明白挡住的寒流和海风到底是说明概念,但她知道浮辰没有胡说八道。 两个人就这么一道边走边说,往楼观台挺近,这个时候的秦岭根本就没多少人类的踪影,到处都是各种野生动物,完完全全就是一派蛮荒的景象。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浮辰念力展开,霸道的念力威压,让他俩周围不见任何一只移动的生物,连蚂蚁都躲在了洞里。 秦岭其实自己很熟悉,毕竟从小就生活在西安,现在叫咸阳,也是在秦岭脚下。虽然后世的它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大概的方位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至于天宗的道场楼观台,自己更是熟悉不过了“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 这句话说的就是楼观台,西周时,尹喜结楼观星在今楼观台,老子于周昭王二十三年七月,驾青牛薄板车到关,尹喜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老子着《道德》五千言,传于尹喜。 “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于道家来说,这地方是发源地,就祖脉所在。事情肯定是有的,老子来了这里,也在跟一个叫尹喜的人说了一堆大道理。 最后出了函谷关,不知道去了哪儿,但后代道家弟子为了给脸上贴金,这俩人就被神话了,一个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就成了太上道祖,另一个成为了文始真人。 当然了,老子还有两位徒弟,都是牛人,一个叫文子,叫通玄真人,姓辛氏,号计然。写了一本叫《通玄真经》的书,思想尚阳。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的师傅,给范蠡教了七个阴招。 范蠡在佐越王勾践时,用其中五个阴招就干掉了吴国。另一位徒弟更厉害了,叫孔子,就是那个至圣先师,孔圣人。 所以晓梦那个臭屁娘们在小圣贤庄以剑论道时才会那么肆无忌惮的挤兑伏念哥仨。没办法,伏念哥仨的老祖是晓梦老祖的徒弟,就这一个名头压了不少场子。 当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演化之后,现在的诸子百家里,有好几派都跟他有点关系,道家天宗人宗就不必说了,阴阳家的老祖也是这位爷,小虞蜀山派的老祖也是这位爷,严格意义上儒家的老祖是这位爷的徒弟,那还是与这位爷有关。 没办法,这位爷的思想体系太过强大,他的哲学思想基本就是宇宙本源的本质。所以不管别的思想多么强大,都跳脱不出这个范围。 “阿郎,你都说半天了,喝口水吧,”少司命一直在听浮辰嘟嘟囔囔的说楼观台,不知为何又说到了道祖头上,他说的这些自己都知道。 “歇会儿,再飞一段,应该马上就要到了,”浮辰接过少司命递过来的竹筒,美美的喝了一口水,坐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