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逐艳曲_第114章田和代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田和代齐 (第2/2页)

些。

    “怎么了?”少司命看了看自己,又看着浮辰,不明白他怎么忽然盯着自己看了好久,嘴角还挂着笑。“看看你多高,”浮辰伸手在少司命头顶比划了一下。“妾身还会长一些,”少司命笑道。

    “嗯,肯定会的,”浮辰拍拍她的头。走过许久,从山林中穿了出来,来到了官道上,车辙深深的印痕中全是积水。

    不是有商人的马车经过,溅起泥水。也是军队的辎重车队,一队队的往西北方运送这粮草,蒙恬正在那里打仗,人吃马嚼的,消耗量十分的惊人,这就得更多的人民夫去运送。

    秦老大还在同时进行长城和皇陵两项巨大的工程,完全拿人命不当人命啊,他怎么就忘了,人口增长了,他才能占据更大的土地,收更多的税收。

    然后拿这些钱继续打仗或者享乐呢。或许是怕天下一统,大秦的门阀贵族瞬间累积了巨量的财富,再次造反吧。他只顾看着门阀贵族了,忘记了社会最本质的普通民众。最后大秦朝就是被百姓的洪流彻底冲进了垃圾堆。

    实在是不想在这泥路上走了,浮辰就拦了一辆运送麻布的马车,跟少司命坐了上去,赶马车的是个中年汉子,聊了两句才知道他家是开布庄,他这一趟是从山都县往南阳郡治宛城运送麻布的,汉子听口音就是个憨厚的关中人。

    山都县,也就是襄阳了,南阳郡当然很出名了,没想到自己居然偏离了那么远。南阳浮辰很熟悉,三国时期的卧龙岗么,三顾茅庐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这里原本是春秋时楚国的地盘,楚国设宛邑,称为宛,冶金业发达。战国后期为秦所据。

    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

    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

    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所以,南阳郡的治宛城是大秦帝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特别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浮辰跟汉子聊的很开心,他本身就在咸阳生活过,所以关中人的性格他很熟悉。特别聊的来。关中人性子直,所以很好套话。尤其是浮辰说了几句关中话之后。

    通过旁敲侧击的引导,浮辰了解到了治宛城的现状,城里的商家基本都被几个门阀贵族垄断。

    齐鲁蒙氏垄断了铁器和青铜锻造的商业,范阳卢氏则垄断了盐的交易,东乡王氏垄断了酒类以及一些牲畜的贩卖交易,至于布帛和一些酒肆,客栈之类的生意是上蔡李氏垄断了。

    所以,这个汉子全家依附在李氏门下做一些布帛买卖。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商人都没什么好眼色,士人蔑视商贾辱没祖宗,农人厌恶商贾贪得无厌,所以商人的子女是不能为官的,商人虽然有钱,但地位很低。

    但是豪门大户得有钱摆阔,得有钱花天酒地,仅仅靠他们手底下的佃户是无法满足的,所以他们就在商人的买卖中投入了很多的钱财,在商人身上吸血。

    当然,商人也要靠他们保护,才能很好的经商。齐鲁蒙氏浮辰很清楚,一门都是将官,每一个都是牛哄哄的人物,家族很庞大,能在秦老大手里拿到铁器和青铜的交易权也无可厚非。

    范阳卢氏浮辰虽然比较陌生了,但看过历史,还是知道点的,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山东省长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敖,天文博士卢生。西汉初期刘四的燕王叫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均出自范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