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逐艳曲_第177章象征九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象征九州 (第2/2页)

帮忙!”

    玄真子拍了拍晓梦的手,道:“别逞强,你知道要面对的是什么!”说完抬头看着浮辰,道:“小衣会留下来,因为这次的对手是阴阳家!”

    “您这说辞也是够厉害的,”浮辰无奈的摇摇头,道:“好吧,帮了!”“多谢少侠,”玄真子颤巍巍的起身,躬身施礼。

    浮辰坦然接受了这一礼节,示意晓梦扶老太太坐下,这才道:“其实我也很好奇东皇太一要干嘛。不过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他要针对你们天宗。”

    “唉…阴阳家想要的,无非《山海图》而已!”玄真子叹了口气。浮辰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先是一愣。而后脑子中立马出现了陶渊明的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山海图》又叫《山海经》,浮辰知道的信息并不多,因为后世流传下来的仅仅只有十八篇,三万一千多字。

    被认为是一部记载华夏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

    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后世的人一直没弄清楚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秘密。这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

    《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不过这都是西汉时期刘向父子编纂之后才形成的,但《山海经》本身记载的是先秦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女娲到炎黄和夏商周时期的事情,基本被认为是神话传说。

    没想到天宗居然有《山海图》,看样子应该是比较完整的。而且极为重要,要不然阴阳家也不会使用阴谋诡计来抢。看浮辰在发愣,晓梦忍不住问道:“你知道?”

    “当然,”浮辰随口念道:“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玄真子和晓梦都皱着眉头,半天晓梦才道:“你是在描述山海图?”“什么意思?”浮辰没明白,问道。“山海图不是经卷,是一副图!”晓梦解释道。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