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灼兰记_第17章不用再多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不用再多说 (第1/2页)

    第17章 不用再多说

    我乃九华山上避世修行的医者,家师乃祁阳国人士,本月初,家师算到故国临逢国难,于是特地遣我下山前来相助。”

    又指着我介绍道“此乃家嫂,家兄在平宁城六七年未曾归家,是以阿嫂和我结伴同行,希望能早日找到家兄团聚。”老丞相半信半疑地接纳了我们的胡诌,却也不提国君生病的事情。

    只是言辞间颇有难色。清玉只好又道:“我知丞相难以同外人道出其中缘由,只是家师并非空口来风,不若丞相先试下在下的医术,再做决定也不迟。”

    “如此甚好。”丞相点点头,眼看外头天色已经擦黑,丞相府里已经掌了灯,而府里的一百多人全都在丞相书房门口排好了队,被清玉一一诊治,他诊治和下针的速度极快,快到晚饭时,已然治好了丞相府全部人的毛病,阖府上下对他赞不绝口。

    晚上我俩成了丞相府的座上宾,丞相亲自给清玉敬酒,正眼看到我时,神情却有些恍惚,又有些古怪。

    “第一眼看到嫂夫人时,就觉得嫂夫人面容极为相熟,只是若故人还在的话,如今也该和老夫是一样的年纪。”我闻言心里泛起一股异样,只好道“丞相大人有何要问的,但说无妨。”

    “不知嫂夫人可知道曾经的靖国萧家?”“靖国?”乍然听闻这两字,我脑中只觉空空荡荡的。清玉在一旁替我圆场:“老丞相有所不知,阿嫂幼时曾生过一场大病,之后就失去了儿时的记忆。

    后来更是隐居在山中数十载不问世事,不知老丞相能否说得详细些?”“竟是这样。”丞相叹息一声“说是故人。其实同老夫也并非旧交。”

    “靖国萧家乃是靖国的世家,萧家人代代都是护国武将,五十多年前天下大乱,萧家一脉仅剩最后一位女将军,传闻她携年幼的靖国少主归隐,也传闻她已战死沙场,靖国国破后,她的主子也不知所踪。”

    “老夫年少时也曾周游列国,曾经见过那位女将军一眼,后来为辅佐陛下举大业,更是将各国政要的画像熟记于心,嫂夫人的面容,恍若那位靖国女将军亲临。”

    我听得有些晃神,只好道:“竟还有此事,只可惜我从小长在山里,父母也从未提及祖上,也不知是否和老丞相那位故人有何渊源。”“嫂夫人的家中还有和人呢?”

    “除夫君外,只剩我一人。”丞相点了点头,又道:“我祁阳国的战火并未燎至靖国,要说起来,也只有如今的璃国和庆国,还同靖国有些渊源。”我和清玉对视一眼,心知肚明靖国是我们下一个要查的地方。

    许是国君的病情确实无法再拖的缘故,观丞相的样子,清玉和我都觉得他要留我们在府上多观察几日,可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丞相就急匆匆前来想要带着清玉进宫,清玉要求必须带上我去打下手,我俩就顺理成章地同丞相一起进了宫。

    进了宫门后又过了不少关卡才到国君的寝殿,殿内燃着不少安神香,四周侍立的仆从肃穆庄严,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一个总管打扮的黄门引丞相同我们入内,面前垂了三道帘子。

    而我们则隔着三道帘子同榻上半卧的人影行礼。祁阳国国君召清玉和丞相上前去诊治,我被引至一旁落座,不一会儿,两人相携出来,清玉对丞相道:“国君积劳成疾,此次发病虽突然,倒也不必过于慌张。

    只是国君的脾胃虚弱,无法服用汤药,我回头会拟一整套医治方案,今日还请大人们将这张方子交给膳房,照方熬制粥品,为国君食补。”

    几人连连点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