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4又一个疯狂青舂散场:挚爱郭敬 (第2/4页)
拆桥,你敢吗你? 要不说人爱得大胆和热烈呢,没两天工夫,霍燕就在QQ上告诉全天下她认识的人她霍燕喜欢郭敬明了,差不多每天都会有10个人在QQ上告诉我这个消息。这也就算了,她大概还嫌弃这样不够力道,还要写文章来表述少女爱的心,贴在网上供千万网友观赏,这也算了,她最后还要把这些情书编辑成册,出版发行,让天下人都来瞻仰她对郭敬明的爱。5月中旬,霍燕得意洋洋地告诉我她要出书了,名字叫《地下铁》,并把封面给我发了过来,随同封面还发了几篇她写郭敬明的心情故事。我一看,妈啊!看来爱的真挺热烈的,其中有一篇名叫《失眠第三天》,更是完整清晰介绍了她和郭敬明交往的种种故事,限于版权,我就摘录部分精彩内容,说明一下问题就可以。 失眠第三天 从上海回来以后,失眠的次数逐渐增多。最后终于到了一种不能控制的局面。作为失眠的代价,我曾引以为自豪的大眼睛下多出了两条明显的黑线,像毒蛇一样用妖艳的身姿盘旋在眼眶周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也许因为熬夜听情人节的专题,然后有感而发写下《2月14日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也许因为看了一本诡秘的小说,合上书时却发现无法安然入睡,也许是反反复复地听了数十遍的《笑忘书》,希望自己流泪,却发觉无法被感动。 只是这三天的失眠全为了他。 这是一个奇迹,可没有人懂得珍惜。只有我,静静地坐在床上,伴随着父母轻微的鼾声不由自主地写下这些文字。只希望,这些纪念永远不被忘却。第一天,我开始尝试写童话,名字是《四维和安妮的大步流星》。我很喜欢的名字,毫不吝啬地把它奉献出来,用在麻雀和大象的爱情故事上。麻雀和大象,两种很难联系在一起的动物。于是我尝试把他们放在一起,虚拟一个比灰姑娘还要不可思议的爱情童话。我用网络把他们拴在一起,只因为我和他的真正相识也是在网上。真正相识,还是我先认识他的。本想买乱世佳人的《17岁开始苍老》和周嘉宁的《流狼歌手的情人》。结果,鬼使神差地把全套大都市青春丛书抱回家。好像,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无法逃避。看完了《17岁开始苍老》,除了佩服乱世可以在如此繁忙的课业负担下,仍能音乐、体育、写作、视觉毫不耽误,留不下任何感动。《流狼歌手的情人》一直让我觉得很惭愧,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再也看不下去了,不是因为格桑jiejie的作品不好,而是自己实在无法读懂那种跳跃性很大的文字。他的书,是我看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更是惟一内心留下波澜的一本。 “一个双子星座的孩子站在旷野上,站在巨大的蓝色苍穹之下,仰望他圣洁的理想。他张开双手闭着眼睛感受着风从身体两侧穿过时带来的微微摇晃的感觉。他像这片旷野一样敞开了自己充满疼痛与欢乐的成长。 “我就是那个孩子。 “只要我们以相同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我无法准确地形容看完这段文字的感受。失落、凄惨、渺茫,还是其他… 我只有打开扉页,以相同的姿势彼此微笑。那是当时,我惟一能做的。也许我还可以静静地坐在床上,用并不纤细的手指翻过一页一页泛黄的纸张,以不变的心态阅读。我惊异于如此浮躁的我,终于学会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别人的感受。更令人诧异的是,合上书的一刹那,发现自己硬盘上堆积的几万字全是垃圾。因为那一刹那,扉页上的照片还保持着一贯的微笑。嘴角上有上扬的特定弧度,眉梢间却流露出一丝说不出的惆怅。从此以后,疯狂地喜欢上会笑的男孩。笑容的背后,同样流露出一丝哀怨,无法让人觉得完美。而我,终于从不会笑发展到可以稍稍抬高一下嘴角,表情也相对放松一些。我想,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起码把内心的苦闷能隐藏得不留痕迹也是一种本领。 我本以为我们会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不相交。却在拿到复赛通知书的一刹那,除了为能从三四万人中脱颖而出而兴奋,为了能回到心中的故乡上海而激动,剩下的应该有一份喜悦是因为可以见到照片上的他。从不怀疑他能进入复赛。因为书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比一等奖的作品更胜一筹。然后又在看见复赛名单时,为自己的聪颖而微笑。 我为了在复赛现场找到他,专门在A组的考场逗留许久。却不曾有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视野。只好无奈地回到自己所在的B组。看着比我大,却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女孩,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跟他们一样幼稚。以为“新概念”没有蝉联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却不曾想到他被特别钦点为连续两届蝉联一等奖的选手。然后,我突然忘却自己马上要宣布的成绩,只是不断搜索他的影子。身后很多女孩拿着他的书,土灰色的封面留下她们浅浅的掌纹。我很大胆地回过头,问她们到底他坐在哪里﹖女孩们像找到知音一样,兴奋地与我攀谈,告诉我最后一排正数第二个就是他。他,最后一排正数第二个。我,倒数第五排正数第一个。为了看清他,我跟923临时换了位置。就这样,两个女孩伸着脖子向后张望,毫不理会那些中文系的教授在台上喋喋不休地讲着什么。那天,我们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宣布激动人心的一等奖名单时,我却向后搜索他的身影。他占了本属于我的位置。我为了从最后一排上台领奖,特地眷顾了那个位置。最后,终于因为视力的原因坐到倒数第五排。我以为,身后是晃晃悠悠的家长大军。却不曾想,在苍白的面孔里还有他年轻的面容。他本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