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对这样严苛 (第2/2页)
有多大区别。”她给他设下这般不切实际的约定,不过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伎俩,她告诉他,只要他愿意忍受着她的冷遇继续等待,也许在未来某个缥缈虚无的时点,她就可以心无芥蒂地爱他,她常常这样巧言令色地哄骗他。 他也常常假装相信,她便也假装相信他已相信。“若要等到来世,你还想见到我吗?”她问他,他陷入思考,许久才回答道:“若是这一世的恩怨可以在地府算得公平,那自然想。”不再有累世的血仇。 而是只有他和她,无论是高堂之命、媒妁之言,还是桑间濮上,让他和她心无挂碍地相对。“那你一定对我好些,教我多积欠着你,下一世你好安心受我的报答。”她再度露出狡黠的笑容来。 “你当真狡猾。”他再次为她的巧言令色失笑,却接受了她的和解。征和五年,太学生谶纬案审结。此案既未如北地新贵的期待的那般成为卫渊更进一步的阶梯,也没有如关内旧族所畏惧的那般引发不必要的牵连。 一切仅以当事太学生的死亡而告终,显得平淡且仓促,仿佛朝廷仍旧在皇帝治下,三司的官员只是按照本朝的律例,治了当事人擅议谶纬、妄传谣言的罪过。***“殿下在读什么?” 九儿捧着垂落在地的冗长卷轴的一角看了一眼,好奇地问“奇怪得很,每一个字奴都认识,连在一处却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老夫子的废话,你不知道也好,并没有什么用场。”她揉了揉眉间,一面轻蔑地将手中的卷轴扔开,一面又吩咐九儿按照她的口述给那些“老夫子”回复。 九儿不知所云地依样书写,她虽然自称不通,代她书写得久了也知道了事件的原委,那全都是公主以卫渊的名义与“老夫子”们关于“名教”的讨论。所谓名教,指的乃是尊卑名分的礼法。 那位太学生急于奉承,擅自讨论谶纬,虽然并未引起额外的纷争,却时隔多年再次将名分礼教引到了朝堂之上。借着此事,朝中旧臣再次掀起关于“尊卑”、“名分”等名教的讨论。他们屈于“牧羊奴” 久了,也为着自身的仕途,开始引经据典地寻找种种先例为他诠释:为何他身为臣子,可以受命于帝王,以帝王的名义出入行事。 典籍图册十分昂贵,这类知识向来为旧族所垄断,旧臣们掀起这番讨论,既希望卫渊可以重视他们的作用,以此与新贵作一些微弱的竞争,另一面也存着安抚逆臣、维护风雨飘摇的旧秩序的念头… 既然身为重臣执掌大权有据可依,那便没有理由再改朝换代,自然更没有必要更替已经兢兢业业数十年的老臣们,或许是出于血雨腥风中习得的谨慎,卫渊并未对名教的议论报以公开回应。反而是他身边的公主。 在他的默许之下,开始以他的名义与旧臣以书信往来讨论。“这一个人十分可恶,”九儿有些不快地搁下笔“此人说到殿下,竟然称殿下‘卫公主’,不用殿下的封国,实在不敬。” “所以我说他们是无用的夫子么。”她并不在意,嘲讽道“在这些小处也要做文章,哪里有所谓名士的品格?”所谓“卫公主”或“卫主” 原先乃是旧臣对她的嘲讽,意在批判她辜负国恩,甘为牧羊奴之妻,因此对她不再以封国相称,而是满怀恶意取了一个“卫公主”的别称。 如今卫渊得势久了,这“卫公主”的蔑称却又成了他们对卫渊的献媚。说来好笑,他们对她这样严苛,恨不得要她以性命相偿,对于卫渊这样真正弑君篡权的逆臣,却十分恭敬宽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