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193章须见过金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须见过金主 (第2/2页)

劝孝宗和金。参政赵葵亦附和思退。

    工部侍郎张阐,独奋然道:“敌来议和,还是畏我呢?爱我呢?不过是骗我罢了。臣以为不当议和。”

    孝宗道:“朕意亦是如此,且随宜应付,再作计较。”遂命卢仲贤如金帅,赍书回复,谓:“海、唐、泗、邓四州,乃正隆渝盟之后,未奉使之前所得。至于岁币一层,当两淮凋敝之际,征取恐不足数。”

    仲贤陛辞,孝宗面谕,勿许四州。汤思退却在朝堂守候,叫他允割四州。张浚上言:“卢仲贤恐致辱国。”孝宗因已派定,只得由他前去。

    仲贤到了宿州,仆散忠义力加恫吓,仲贤竟不敢措词,但答称归当禀白。忠义又付以文书,要求四款:一、南北通书,改称叔侄。

    二、割让海、泗、唐、邓四州。三、岁纳银币如旧额。四、送交叛臣及还中原归附人民。仲贤回朝,将书陈入。孝宗甚悔以仲贤为使。张浚遣子栻入朝,奏称仲贤辱国罪状,请加惩处。孝宗乃下仲贤狱,责其擅许四州,削夺官职,窜于郴州。

    汤思退惟恐和议不成,又奏遣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龙大渊为副,暗嘱之望,许割四州,惟求减岁币半数。之望等行后,右正言陈良翰奏言:“朝议未决,之望遽行,恐辱国更比仲贤为甚。

    应亟追还之望,先命一使往议,改定原约,再行通问未迟。”孝宗乃饬之望,待命境上,毋得亟往。

    改命胡昉,为金国通向所审议官。一面令廷臣会议和金得失。陈康伯道:“金人要索四事,其中以欲得四州,最关重大,乞召张浚还朝咨议。”汤思退等俱言和为上计。

    虞允文已调任湖北京西宣谕使,胡铨亦召为起居郎,与监察御史阎安中,皆力谏不可议和。监南岳庙朱熹,应召入对,亦言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

    孝宗默然,汤思退暗中谗间,止除熹为武学博士。未几得报,使臣胡防,为金人执住。孝宗遂召王之望等还朝,命张浚巡视江淮,整缮兵备。

    汤思退不胜焦灼,请孝宗禀陈上皇,再定大计。孝宗批答道:“金人无礼于此,卿尚欲议和么?况今日国势,非秦桧时可比。卿乃日夕言知,比秦桧尚且不如。”思退得批大骇!恰巧胡昉已由金主雍释放回来,令其传报宋廷,妥商和议。

    思退暗唆王之望,与户部侍郎钱端礼等,奏称国防未固,国帑已虚,愿以苻离为鉴,易战言和。孝宗乃令之望、端礼二人,宣谕两淮,召张浚入供相识。端礼到了淮上,竟入奏有“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治”

    诸语。张浚还至平江,上表乞休,共至八次。孝宗乃授浚少师,兼保定军节度使,判南福州。浚行至余干,积郁成疾而卒。讣闻于朝,孝宗思浚忠义,初赠太保,进赠太师,予谥忠献。

    张浚既死,汤思退将所有守备,尽行撤除,一意主和,奏请遣宗正少卿魏杞使金,拟定国书,称侄大宋皇帝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岁币二十万,孝宗面谕魏杞,赴金议和、第一正名,第二退师,第三减岁币,第四不发还归附人。

    魏杞又条陈十七事道:“倘若金人如此要求,若何对付?”孝宗随事许可,始叩首辞行道:“臣此去敢不尽力。

    倘金人要索无厌,请陛下从速加兵。”魏杞行后,汤思退还恐和议不成,竟令孙造,暗往金军,劝用重兵胁和,因此金帅仆散忠义等,又要南下。宋廷闻报,又不免惊惶起来。

    汤思退还帅令嗾史尹穑,劾罢反对和议的官员二十余人,忽有诏下,命思退都督江淮军马。思退慌忙入朝固辞,乃命杨存中代任。

    存中方才受命,忽报金兵已下楚州,魏胜战死。存中驰至淮上,连防守也几乎来不及,原来,魏杞行至金军,金帅仆散忠义索观国书。魏杞道:“国书乃御手亲封,须见过金主,方可廷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