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225章已历五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已历五年 (第2/2页)

救襄阳。

    范文虎带领的人马,约有舟师十万,进至鹿门,蒙古兵早已夹江列阵而待。范文虎兵抵会丹滩。

    忽听鼓声大震,喊杀连天,早把他吓得心胆俱碎,不及鸣鼓进攻,反命水手将坐船退后。哪知主将一经退后,众军也就相随而退,文虎见全军已退,逃得更是捷速,所弃战船甲仗,不可胜计。

    李庭芝闻知文虎败退,上章自劾,请择贤自代,度宗不许,并令移屯郢州。庭芝探得襄阳西北有条青泥河,便在河内筑造轻舟百艘,每三舟联成一舫,中间之舟装载兵器,两旁之舟有篷无底。

    悬重赏募集善战能泅之士,得襄郢西山民兵三千人,以张顺、张贵为统领,两人皆有智勇,夙为民兵所推服,称张顺为竹园张,张贵为矮张。

    两人奉令之后,下令部众道:“此去九死一生,如有怕死的,宁可退伍,勿败我事。”三千人情愿相随,无一肯去,两张遂发令,结为方阵,用红灯为号,乘夜出江,张贵先行,张顺继进,径突重围。

    只见敌兵布舟蔽江,无隙可进。张顺率领善泅的兵卒,在水中斩断敌舟铁絙,凿通船底。敌舟半解半沉,不免惊乱!

    张贵乘势杀开一条血路,天将黎明,已达城下。城中绝援已久,闻得救兵到来,开城迎接,勇气百倍,战退敌兵,回至城内,检点人马,只不见了张顺一人。

    数日之后,有浮尸从上流飘下,身披甲胄,手执弓箭,直抵浮梁,遣人察看,正是张顺,身中六箭,怒气勃勃如生,军士惊以为神,结塚殓葬。

    张贵乃请于吕文焕道:“孤城无援,不战亦毙。我愿向范统帅处乞救。”遂募得二人,能伏水中,数日不食,怀了蜡书,泅水至范文虎军前。文虎允拨兵五千,驻在龙尾州,两下夹攻,仍命两人持书还报。张贵得报,即行东下,登舟时检点部众,缺少一人,乃是以前有罪受笞的。

    张贵大惊道:“我谋必为所泄,赶速前进,敌人未知,还可侥幸于万一。”哪知这个亡卒,已去报告了蒙古军。阿术派兵,先据了龙尾州,张贵前来,被他困在垓心,部众尽亡,张贵身受十创,力竭被执,不屈而死。蒙古兵将张贵之尸,舁至襄阳城下,呼守兵道:“识得矮张么?”守兵见了,不禁大哭!

    全城丧气,敌兵弃尸城下,文焕出城收尸,附葬张顺墓侧,立庙以祀二忠,此时襄阳已被围五年,樊城也被围四年了。守兵至撤屋为薪,缉关为衣,文焕每一巡城,必南望痛哭而后下,还日夕盼望朝廷救兵。

    贾似道也知不能隐匿,上疏自请防边,暗中去令台官,上章留己,度宗乃留似道不遣,群臣请起用高达,率兵往援,御史李旺,入见似道,亦以此为请。似道摇头道:“我用高达,如何对得起吕氏。”

    李旺退出叹息道:“吕氏安,赵氏危了。”似道再请户行下议会,群臣会议,监察御史陈坚等,以为师臣行边,顾襄未必及淮,顾淮未必及襄,不如居中调度,反为得当。度宗遂从其议,留似道在都,似道仍是酣歌恒舞,日夜娱乐,襄阳愈加危急。吕文焕巡城之时。

    忽闻城下有人叫他姓名,急俯首看时,乃是刘整,前来劝降,文焕不与多言,暗放一箭,射中刘整右肩,幸得甲肩不入,方免受害,连退忙回,痛恨不已!

    蒙古将阿里海涯,曾得西域新炮法,造炮攻下樊城,此时移攻襄阳,声震如雷,城中惊惶!守卒多越城出降。刘整欲报一箭之恨,要立碎襄阳,捉拿文焕。

    阿里海涯道:“且慢,待我再去召降他,如投诚,何必多伤生灵呢?且彼此各为其主,将军亦不应记他之仇。”说罢,即至城下,呼文焕道:“你拒守孤城,已历五年,也可对得起宋廷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