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又手握重权 (第2/2页)
王尧臣,安抚陕西,回朝后奏称韩琦、范仲淹皆有将帅之才,不宜置诸散地。仁宗尚不深信,及葛怀敏败殁,中外惶惧! 遂命文彦博经略茎原,且欲徙范仲淹知渭州,与王(氵公)对调。仲淹以王(氵公)无用,上疏请与韩琦并驻茎州。仁宗纳了仲淹之言。 即用韩琦、范仲淹、庞籍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置府茎州,分司行事,并召还王(氵公),令文彦博守秦州,滕宗谅守庆州,张亢守渭川,韩琦、范仲淹受命之后同心防边,号令严明,拊循士卒,诸美乐为之用。 夏人畏惧,不敢侵犯。边人编成四句歌谣道:军中有一韩,贼闻边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那种世衡,却因刚狼陵遣人诈降,一心要以假应假,除灭了他,免为元昊心腹。 恰巧有个僧人王光信,是个足智多谋人,种世衡收录在部下,奏补三班借职,令改名为王嵩,遣他持书法去招降刚狼陵、遇乞。刚狼陵接了书,拆开观看,书中说是朝廷知道王有附内之心,已授为夏州节度,王可速速前来。 书的后面,又画了一个枣儿和一个龟儿。刚狼陵看了,不解所谓。王嵩在旁解说道:“枣与早同音,龟与归同音,是劝大王早早归朝的意思。”那刚狼陵和遇乞两人,皆属野利氏。 元昊娶野利氏女为第五妃,便是两人的女弟,因此两人深得元昊宠任,又是很有才干的,并握大权,夏人皆称为大王,所以王嵩也称他为大王。 刚狼陵何等狡猾,冷笑一声道:“种使君把我看作何人,却来弄这玄虚。”喝令左右,将王嵩拿下,连同原书,献于元昊。 元昊见了王嵩,拍案大怒,喝令斩首。王嵩丝毫无惧,反哈哈大笑道:“人家说你们西夏人多诈,我却不信,哪知果然诈伪。”元昊听了,忍不住大喝道:“你还多言么?这明明用的是反间计,难道瞒得过我么?” 王嵩道:“刚狼陵大王,若不令狼埋来降,种使君也不至于无缘无故,就送书来。现在狼埋等尚在鄜州,李文贵已经重用,我朝又授刚狼陵大王为夏州节席使。 羌汉人民,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样可靠的事情,也要变卦,岂不是西夏人多诈的证据么?也罢,我死也值得的,有李文贵等四人在那里偿命哩。”元昊听了这话,很觉惊诧! 便问刚狼陵,李文贵等何事到他们那里去的?刚狼陵前差狼埋等诈降,本未与元昊说明,此时被诘,反难答复。元昊见了,心下好生惊疑!即命将王嵩缓刑,暂禁监内,一面盘问刚狼陵。 刚狼陵忙将前情详细言明,元昊将信将疑的,也将刚狼陵留在帐中,派人诈为刚狼陵之使,往见种世衡。世衡早巳料到是元昊所使,故意将错就错,格外优待,且与他约定刚狼陵和遇乞归降之期。 来使回去,把情形报告元昊。元吴不禁大怒,即召刚狼陵与所使之人对质,刚狼还要分辩,元昊已一剑将刚狼陵杀死,又将遇乞拘囚狱中。 种世衡闻得刚狼陵已死,遇乞被囚,笑道:“遇乞这厮,也留他不得,须要一并除去方好。”遂又作了一篇祭文,说是刚狼陵兄弟有意归降宋朝,不意遭了惨复深可痛惜! 这篇祭文,说得甚惨恻,暗暗地投在夏境,有人拾了献于元昊。元昊又将遇乞斩首,但是元昊也是个很有胆识的人物,种世衡用这反间之计。 就是无谋下士也识得的。元昊如何落入圈套,竟把自己的羽翼剪除了呢?只因遇乞之妻没藏氏,生得明媚艳丽,风姿绝世,与元昊第五个妃子野利氏有姑嫂之谊,时常出入宫中。 元昊见了,诧为美人,很想引诱上手,与她通情,只忌着遇乞和刚狼陵,都是很有本领的人,又且手握重权,不敢妄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