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方还御幄 (第1/2页)
第110章 方还御幄 这日偶然亲临秘阁,直学士杜镐等迎驾首意。杜镐年纪最长,故为学士首列。真宗忽然问道:“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可真有这事么?”杜镐未知上作所在,只得叩头奏道:“这不过是圣人神道设教罢哩!” 谁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真宗见杜镐有年纪的宿儒,也与钦若的话如出一口,便不疑心了。当即命驾回宫,次日便召王旦入内,特别赐宴。宴毕,王旦起谢!真宗又取出一个很美的酒瓶,亲自赐给王旦道:“此酒极佳!卿可带回与妻子共享。” 王旦慌忙双手接过,叩头谢恩!回至家中,见瓶口封得甚是严密,启封看时,哪里有什么美酒,内中满满的装了一瓶珍珠,都有黄豆大小。王旦不觉怔了一怔,低头一想,不觉大悟道:“定是钦若前次所嘱之事,要实行了。” 便命妻子将珍珠收去,口中也不多言,只看真宗怎样的玩那把戏,自己预备见机而行。真宗贿嘱了王旦,又与钦若密密地商议,将各事预备妥当,已是景德五年正月。 皇城司上奏道:“守卒涂荣,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黄帛曳着,约长二丈,因此奏闻。真宗一面命中使往视,一面对群臣说道:“去冬十一月初三夜,朕刚就寝,忽然室中满屋放光。 朕正在惊异,即有一神人,皇冠绛衣,入室向朕说道:‘来月宣在殿上,建黄录道场一月。上帝当降赐天书《大中祥苻》三篇。’朕正要起问,这神人已经不见。朕自十二月朔日,已虔诚斋戒。 在朝元殿建设道场,以待天贶,因恐宫廷内外,反启疑言,所以没有宣布,现在帛书下降,莫非就是天书么?”正在说着。 那奉命往视的中使,已来奏道:“承天门上,果有帛书,约长二丈,缄物如书卷,外用青缕缠住,封处隐隐有字。”真宗悚然道:“这一定是天书了。”王旦等齐集殿阶,再拜称贺!真宗道:“既有天书,朕须亲往迎接才是。” 当下带了文武官员,步行至承天门,先对着天书拜了一会儿,然后令两个内史到屋顶上去,恭恭敬敬地奉了下来。 王旦接过跪下,捧献于真宗,真宗又拜了三拜,接将过来,亲手安置在彩亭里面,鼓乐喧天地送至道场里面,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启封,先读帛上的字。真宗跪着敬听。乃是篆文,遂宣读道: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眷。 居其器,守于正。世七七,九九定。共计二十一个字,幸而都还认得。读毕,真宗又向书跪拜。 然后打开书卷看时,共分三幅,元色绢上,写着黄字,语句类似洪范又似《道德经》。第一幅上,大概说皇帝能以至孝至道绍世。 第二幅告以清净简俭又治。第三幅即是国祚绵长的话。陈尧叟读毕,真宗跪受,仍用那黄帛裹好了书,贮于金匮之中。群臣又复至崇政殿称贺! 真宗与辅臣,皆茹斋戒荤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中祥苻元年,遍宴群臣,并赐京师大酺五日,改承天门为承天祥苻,遇有大礼,即命宰执近臣,兼领此职。 陈尧叟、陈彭年、丁谓、杜镐等人,争先竞言苻瑞,附和经义,就中惟有杜镐,最是兴头,无意中一句话奏了全功,因此扬扬得意,自居首功。 肚内的经书,又是烂熟的,便东涂西抹,做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说得有情有理,有凭有据,那天书竟像是他亲眼瞧着上帝颁发下来的一般,王钦若代他奏了上去,真宗重加赏赐,一时之间,传遍天下。 人人都想富贵功名,到处去搜寻祥瑞,居然变成了一种风气,在这举国若狂的当儿,偏有个不识起倒的龙图阁待制,名唤孙奭,当面奏道:“天何言哉,岂有书也?” 真宗只作没有听见,不去理他。孙奭碰了这一鼻头灰,嘿然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