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特赦不问 (第2/2页)
客,国书可交冢宰带回。” 金使总算答应,由秦桧暂揖大冢宰受了国书,方才糊糊涂涂的混了过去。秦桧又令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曾开,草答国书,体制与藩属相似。 曾开不肯起草,秦桧道:“皇上虚执政待君,君尽可拟草。”曾开道:“开知有义,不知有利。敢问我朝对待金人,果用盛何礼?”秦桧道:“如高丽待遇本朝。” 曾开正色道:“皇上以盛德当大位,公应强兵备国,尊主保民,奈何忍耻若此?”秦桧勃然怒道:“圣意已决,还有何奏。公自取盛名而去。桧但欲保境安民,他非所计。” 曾开始终不肯草诏,自请罢职,且与张寿、晏敦复、魏亶、李称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等二十人,联名具疏,极言不可和。又有枢密院编修胡铨,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 语尤激烈,当时称为名言,连金人也出千金买稿,真可称是当是的大文章了。秦桧见了这个奏疏,不觉触目惊心,恨上加恨! 遂弹劾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应置重典。高宗乃命除胡铨名,编管昭州。台谏次上奏论救,秦桧也迫于公论,改监广州监。 仓统制王庶言金不可和,迭上七疏,面陈六次,且与秦桧辩论,笑说道:“公不记东都抗节,力拒异知姓的时候么?”秦桧且且惭!王庶遂累怒求去,出疏潭州。李纲在福州,张浚在永州,皆疏请拒绝和议,均不服。 岳飞已奉诏还鄂,上言:“金人不足信,和议不足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讥后世。”这明明指斥秦桧,秦桧十分怀恨!史馆校勘范如圭,因金人已归河南地,请速派谒陵使,上慰祖灵。 高宗乃命判大宗正事士褭,兵部侍郎张涛,赴河南修奉陵寝。又命王伦为东京留守,周聿为陕西宣谕使,方庭实为三京宣谕使。王伦到了汴京,接收了河南、陕西地方。 庭实至西京,见祖宗陵寝,皆被发掘,哲宗陵寝,且至暴露。方庭实解衣复盖,回奏高宗。奏桧又恶他切直,另派路元迪为南京留守,孟庚兼东京留守,李利用权留守西京。 权吏部尚书晏敦复与秦桧反对。桧饵以利禄,晏敦复道:“性同姜桂,到老愈辣,请勿再言。”秦桧遂奏知高宗,将他出知衢州。宗室士褭,与张涛往谒陵寝,道出蔡颖。河南百姓,夹道欢迎,都喜极泣下道:“久隔王化,不图今日又为宋民。” 士褭沿路抚慰,到了柏城,披荆原莽,随处修葺,向诸陵一一祭谒,礼毕而回。张涛亦相,偕同归入朝复命。 张涛奏道:“金人入寇,祸及山陵,即使他日灭金,亦不足雪此耻辱。陛下无恃和议,遂忘国仇。”高宗垂问诸陵有无损坏之外?”张涛不答,但叩首道:“万世不可忘此仇!”高宗默然无语。秦桧又恨他语言激烈,出知成都府。 未几,吴玠卒于蜀。吴玠疾革时,受命为四川宣抚使,扶病接诏,至是去世。蜀人感念吴玠保境之功,立词祭享,永远不绝。李纲亦卒于福州,纲忠义之名,闻于遐迩。 金人亦知其名,每遇宋使,必问李纲安否?始终不见用于朝,赍恨而殁。高宗也常称他有大臣风度,闻其卒,与吴玠并赠少师。金人自归三京,要索日甚。 议久未决,又命王伦赴金议事,那王伦到了金都,恰值金蒲卢虎谋叛。这蒲卢虎,自金度恃太宗长子,跋扈异常,竟与挞懒密谋篡弑。 事机泄漏,金主诛蒲卢虎,因挞懒是尊亲,又曾建立大功,特赦不问,令为行台左丞相,杜充为行台右丞相。挞懒大怒道:“我是开国元勋,如何与降臣同列?” 又复谋反。金主遂下诏捕诛挞懒。挞懒逃走南下,被追兵杀死。先是许宋议和,还河南、陕西侵地,都是挞懒、蒲卢虎的主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