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127章倒还说得不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7章倒还说得不错 (第2/2页)

邕州,智高已纵火焚城,夤夜遁去。

    宋兵进了邕州,扑灭余火,查觅智高,竟无踪迹。适有一具尸体,身穿龙衣,众将都目为智高,说他已死,拟即上闻。

    狄青连连摇头道:“安知非诈?我宁失智高,不敢欺君冒功。”遂据实具奏。仁宗接得捷报,喜慰非凡,谓庞籍道:“狄青果能一战成功,卿可谓有知人之明了。”乃诏余靖经制广西,追捕智高,召狄青、孙沔还朝。

    擢青为枢密使。沔为枢密副使,南征将士,均各赏赍有差。智高母阿侬及弟智光,侄继宗,逃至特磨道,为余靖追获,解京伏法。

    独智高窜死大理,由余靖索取尸身,函首人献。南方既平。仁宗又下诏改元,号称至和。适值张贵妃一病不起,竟尔逝世。仁宗悲悼逾恒!

    辍朝七日。且禁京城举乐一月,追册为皇后,治丧皇仪殿,赐谥温成。知制诰王洙,迎合意旨,阴与内侍石全斌结连,欲令孙沔读册,宰相护葬。其时庞籍罢相,陈执中断任。

    执中奉命惟谨,孙沔入朝抗言道:“陛下欲令臣沔读册,何敢不遵!但臣职任枢密副使,非读册官。不读册,是谓逆旨。臣若读册,是谓越职。

    须陛下将臣免职,方才可告无罪。”仁宗默然不答,次日竟罢沔职,徙知杭州。且令参政刘沆充温成皇后园陵监护使,葬毕叙功,擢同平章事。

    未几,陈执中以台谏交章论列遂致铭职。仁宗择相未定,恰值学士王素,因事入见。仁宗问道:“卿为故相王旦之子,与朕为世旧,非他人可比。朕欲择相,卿以为谁可当此重任?”

    王素奏道:“但教宦官宫妾不知姓名者,便可入选。”仁宗道:“据卿所言,只有富弼一人可以充选。”王素顿首拜贺道:“臣庆陛下得人矣!”仁宗又问文彦博如何?王素道:“亦宰相才!”

    乃下诏召二人入朝,并授同平章事。诏下之日,士大夫额手称庆!过了至和二年,又改年号为嘉佑,仁宗御大庆殿受贺,忽然眩晕欲仆,亟命群臣草草行礼,退回宫中,自此数日不朝,内外忧疑,群情汹惧!

    幸赖文、富二相,以祈祷为名,值宿殿庐,方能镇靖无事。文彦博于问疾之时,乘间请立储君,仁宗总是含糊答应。过了一月,才得痊愈,御延和殿召见百官。文、富二相,始敢退旧私第。知谏院范镇,请建储位,罢免谏职。

    学士欧阳修、侍御史赵汴、知制诰吴奎,上疏力请,亦不见允。殿中侍御史包拯,又上章极谏,竟把他出知开封府。这包拯,宇希仁,及安徽合肥人,初举进士,授建昌县知县。

    因父母年老,辞不赴任。直至双亲逝世,庐墓终丧,方才出仕。初知天长县,即以善折狱着闻。

    后拜御史,加按察使,又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复入为天章阁待制,更知谏院,除龙图阁直学士,兼殿中侍御史。生性刚正不阿,权贵豪戚,宦官近幸,皆为敛手。既知开封府,大开正门,任人诉冤。

    无论何种案件,皆令两造上堂,辨白是非,如有枉屈,必尽力察访,务得真情而后已。锄强扶弱,伸冤理枉。不避权贵,矜恤孤寡。一介不取,铁面无私。童稚妇女,皆知其名,或呼名为“包待制”或呼作“包龙图”

    京师为之语道:“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后人因此一语,便说包公能日断阳间,夜断阴间,死后且为阎罗天子。《包公案》一书,就是从此附会而成的,其实包公善能断狱,乃是真的。

    那些无稽之谈,却不足凭信。后人有诗一首,咏包公之善于折狱,倒还说得不错,录在下面。诸位看就知包公的为人了。其诗道:理枉全仗是廉明,岂有神仙异术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