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章取过御炉火箸 (第2/2页)
惺忪言语胜闻歌,好处是情多。张果得了这词,立即进陈徽宗。徽宗见了这词,说邦彦轻薄佻达,不堪在朝任职,立即谴谪外出。 降旨之后,过了两日,徽宗理政余暇,天将傍晚,又幸师师家。恰值师师外出,徽宗心中狐疑未知师师何往,因坐于房中守候。直至初更,师师方归,玉容寂寞,泪珠盈颊。徽宗见了这般情形,甚是惊讶! 忙问卿因何故心中不快?师师竟直言道:“并无它故,只因周邦彦得罪去国,押解出都,略致一杯相送。不知圣驾降临,又失迎讶,罪该万死。”徽宗道:“邦彦临别,可谱词么?”师师道:“曾谱《兰陵王》词一阙,以当骊唱。”徽宗道:“卿可歌于朕听。” 师师乃整备酒筵,亲奉金樽,敛手低眉,歌邦彦所谱之词道: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洄,津堠岑寂,叙阳冉冉春无极。 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师师一面歌着,一面偷将红巾试泪。歌到那“酒趁哀弦,灯映离席”及“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等句,不禁悲伤欲绝,几乎歌不成声。徽宗听了这词,也觉恻然!又爱邦彦之才,次日又有诏旨降下,复召邦彦入为大晟乐正,命订正雅乐。 徽宗自与师师往来,不胜宠爱,每日临幸,几无虚夕。师师当向徽宗恳请,欲入宫瞻仰。徽宗允她须待旨宣召,方可入内。一日黄昏月上,忽有内侍驰至,密宜师师入宫。师师闻旨,好不欢喜! 连忙淡扫蛾眉,入朝至尊,一路行来,经过了无数楼台殿阁,始抵深宫。内侍也不通报,竟引师师入室。徽宗已是待着内侍退出,携手入帐,彻夜欢娱,自不消说。从此师师常常奉召进宫,渐渐的出入自由,竟与后宫妃嫔熟识起来。 师师原是平康老手,最善阿谀奉迎,那些妃嫔见她有说有笑,十分知趣,又会体会人情,迎合旨意,因此,非但徽宗与她狎昵,就是小刘妃、乔贵妃等人,也甚是见爱,常常留居宫中,数月不出。 一日,正值天气严寒,徽宗在便殿围炉,林灵素自外进谒。徽宗与他畅谈仙机在在入港的时候,灵素忽然起立,趋走下阶道:“九华玉真仙妃将来了。臣当恭肃迎谒。” 徽宗出其不意,惊问道:“哪个是仙妃?”灵素道:“陛下且不必问,到时便见。”语毕,拱手端立,很是诚敬。 未及片刻,果有几个宫女,簇拥了一个丽人冉冉而来。徽宗远望着不甚清楚,也疑仙人下降,不禁起座出迎。谁知走近前来,乃是小刘妃。徽宗止不住大笑起来。 灵素却做出一片庄敬的模样,端恭下拜,拜罢起来,又大言道:“神霄侍案夫人也来了。”语音未毕,又有一个美人,带了宫女,环佩珊珊而来。徽宗视之,乃是崔贵嫔。灵素说道:“这位贵人在仙班中,与臣同列,礼不当拜。”遂鞠躬长揖。 然后升阶,重又就坐,原来,灵素时常出入宫禁,所有宫眷皆不回避,因此仍在旁首坐下。刘、崔二妃向徽宗行礼已毕,自然另有坐位。甫经坐定,灵素忽现惊异之色。四面瞩望道:“怪极!怪极” 徽宗吃了一惊,忙问有何怪事?灵素道:“殿外妖气甚浓,必有妖魅前来,迷惑圣驾。”此言未毕,又有一个美貌妇人,满头珠翠,妆饰入时,袅袅婷婷的走将进来。灵素突然离座,取过御炉火箸,大踏步行及殿门,要打那个妇人。 幸有内侍在旁拦住,那个美妇人已吓得目瞪口呆,几乎跌倒地上。徽宗也忙唤灵素道:“先生休要误会,这乃是教坊中的李师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