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裑边带几个人 (第2/2页)
亲王为质。钦宗只得命徽宗第五子肃王枢为质,并诏割三镇畀金。 王汭回营复命。斡离不见了肃王,方将康王、张邦昌放回。且因李纲复用,下令军中有能斩金人首级来献的,皆有重赏。将士人人奋勇,斡离不防不胜防,遂不待金币数足,便遣使告辞,带了肃王枢,径自北上,京城解严。 种师道请临河攻击,李纲请用寇准澶州讲和故事,遣兵护送。钦宗乃命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领兵十余万,数道并进,候有便利,并力击之。 李邦彦恐诸将有邀击之功,密奏钦宗道:“我新与金人讲和,岂可听诸将邀击之计,以阻和议。”钦宗惑于邦彦之言,又立大旗于河东河北两岸,上面写道:准敕有擅用兵者,依军法。 诸将之气为之索然。御史中丞吕好问进谏道:“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而来,当速讲成军备,无再贻误。”钦宗不听,惟颁诏大赦,除一切弊政。 李邦彦为言路所劾,出知邓州,张邦昌为太宰,吴敏为少宰。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李悦为尚书左右丞,诏诸将还镇,并罢种师道官。未几,有金使从云中来,言奉粘没喝之命,来索金币。 辅臣又说他要索无礼,拘住来使。粘没喝大怒!即分兵向南北关,平阳府叛卒,竟引金兵入关中。粘没喝见关城坚固,险要异常,不觉叹息道:“有这样险峻的关隘,竟令我安然越过,南朝可谓无人了。” 遂挥兵直达成威胜军,守将李植,开门迎降。遂进攻隆德府,知府张确,殉难自尽。后闻泽州一带,守备尚固,仍退还云中,围攻太原。 钦宗得到警报,乃召群臣会议,金兵不守盟约,仍来侵扰,三镇应否割让。中书侍郎徐处仁道:“敌已败盟,如何还要割三镇” 吴敏亦言三镇决不可弃,且荐徐处仁可为宰相。于是钦宗又复变计,因张邦昌、李棁两人,素来主张和议,即行免职,擢徐处仁为太宰。唐恪为中书侍郎。 何樐为尚书右丞。许斡同知枢密院事,且下诏道:金人要盟,终不可保。今粘没喝深入南关,陷隆德,先败盟约。朕夙夜追咎,已黜罢原主议和之臣。 其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诏书既下,起复种师道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渭州。姚古为河北置制使,率兵援太原。 种师中为副使,率兵援中山河间,种师中渡河,追斡离不出北鄙,乃令还师。姚古亦克复隆德府及威胜军,固守南北关。钦宗闻得捷报,心下颇觉欣慰! 正要迎回太上皇,以便朝夕侍养,忽然发生了一种谣言,说是太上皇将要复辟的先兆。钦宗听了这些谣言,不免也疑惑起来,那班内侍们,本来专喜兴风作狼,没有事情,还要装点些出来,讨皇上的欢喜。 何况有了这种谣言呢?便有几个内侍都劝钦宗严为防备。钦宗还在踌躇,太上皇忽然又打发内侍来说:“大驾已经回至南京。” 取出太皇手谕,责问近来何故改革以前的政事,是哪个的主张?又传谕吴敏、李纲去当面问话,当下见了这个手谕,非但钦宗心内惊惶,满朝的人,都危惧起来了。 独有李纲泰然说道:“这又何足为奇,上皇在外,自然记念朝廷政事,不能放心,急于要知现在的情形,乃是极平常的事。待我到南京去,面见上皇。就明白了。” 钦宗听了此言,急命李纲前往迎请上皇回銮。李纲奉了命令,星夜赶至南京,叩见上皇。先申皇上思慕之忱,并说特命臣来迎请上皇回宫奉养。 上皇果有不悦之意,冷笑了一声,问道:“我出外了一年有余,身边带的几个人,蔡京父子都贬了官,童贯也仅剩了一个虚衔了,这不是有意来逼迫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