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所以屯兵境上 (第1/2页)
第219章 所以屯兵境上 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奉、王元野等九十四人,又接连上书陈请,令史嵩之终丧,以维纲常大节。理宗只是不省。徐元杰又入朝面陈道:“嵩之起复,士论哗然,乞许嵩之荐贤自代,免丛众谤。” 理宗谕道:“学校虽是正论,但所言也未免太过了。”徐远杰对道:“正论乃是国家的元气,今正论犹在学校,要当力与保存,幸勿伤此一脉。” 理宗默然不答。徐元杰遂自求解职,理宗不许。徐兀杰只得退出。左司谏刘汉弼,也入奏理宗,请听嵩之终丧,理宗方才有些感悟。恰值史嵩之也自知难逃公议,也上疏奏请终丧。 理宗乃下诏从嵩之所请,以范钟为左丞相,杜范为右丞相,皆兼枢密使,那杜范系黄岩人,素有令名,时人皆以公辅期之,现在做了宰相,自然大家都属望他有一番施为了。未知杜范能负众望否?且看下回分解。 ***却说理宗因太学生伏阙上书,臣僚入谏,方才听令史嵩之守制终丧,任范钟、杜范二人为左右丞相并兼枢密使。 范钟虽是个庸庸之辈,杜范却丰裁峻峭,态度端凝,素有令名,为士大夫所瞩望,一旦入相,必然有一番作为了,果然不到两日,杜范便入陈五事。哪五事呢?一、正治本。二、肃宫闱。三、择人才。四、惜名器。五、节财用。 这五桩事情,已是切中时要,接连着又上陈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储材能。三、严荐举。 四、惩赃贪。五、专职任。六、久任使。七、抑侥幸。八、重阃寄。九、选军实。十、招土豪。十一、沟土田。十二、治边、理财。各事都详细规划,悉合时宜。又劝理宗早定国本和安人心。自从高宗南渡,建炎初年,李纲入相,有过这样的规划,以后的宰相哪有如此的施为。 理宗见他尽心为国,知无不言,倒也很为嘉纳。其时孟珙正移镇江陵,驻军上流,朝廷又疑他兵权过重,日后恐不可制。孟珙知道这事未免危惧! 惟有交欢执政,以免他患。便致书杜范,加以颂扬。杜范复书道:“古人谓将相调和,士乃豫附,此后愿与君同心为国,若以虚言相笼络,殊非范所期望了。”孟珙见了这封复书,十分愧服! 杜范又擢徐元杰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皆与咨议。徐元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极有裨益。 临安人士,方才喁喁望治,谁料天不假年,老成凋谢,杜范竟以疾卒,共计他在相位,不过八十日。理宗甚为悲悼!追赠少傅,赐谥清献。过不到月余,徐元杰于入值的前一日,谒见左丞相范钟,在阁中吃罢午饭,下午归去。 忽然腹内不快,到了黄昏时候,寒热交作,方才四鼓,竟至指爪爆裂,大叫数声而死。三学诸生闻知此事,皆说徐元杰为人谋害而死,共抱不平,伏阙上书,略言历期以来,小人之倾陷君子。 不过使之远谪,触冒烟瘴而死。今蛮烟瘴雨,不在岭南,转在朝廷,臣等实不胜惊骇!理宗见了此书,有诏将阁中承侍吏役逮交临安府审讯,但此事毫无左证,那里还有实供。临安府尹又因事关重大,审了出来,干连的人,必是极有权势的,犯不着结这个怨恨触犯权jianian,便任他拖宕下去。 不去详加审问。哪里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汉弼又以会食阁中,忽得肿疾身死。太学生蔡德润等一百七十三人,又叩阍上书,为之讼冤。 理宗至此也无法可施,只得颁给徐元杰、刘汉弼二人家属官田五百亩,钱五千缗,作为抚恤之费,众议愈加沸腾,竟有人说:“故相杜范,也因为人嫉妒,中毒而亡。”因此一番议论。 在廷诸臣人人危惧!到了阁堂会食,无人再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