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章城中大舏之时 (第2/2页)
哪知翟守珣早已看出宋朝乃天之所命,李筠与李重进,不知天命,定要败亡。 他奉了重进之命,不往潞州,反暗暗的来至汴京,求见太祖。太祖传见,问明情由,便对守珣道:“重进之心,无非怕朕加罪,朕今赐以铁券,誓不相负,他能见信么?”守珣道:“臣料重进,终有异志,愿陛下预为防备。” 太祖点头道:“朕与卿相识有年,今特将这个消息,报告朕躬,可谓不负故交了,但朕欲亲征潞州,恐重进乘虚掩袭,很是掣肘,烦卿归劝重进,令其缓发,休使二凶并作,分我兵势。待朕讨平潞州,再征重进,那就易于对付了。” 守珣唯唯遵命。太祖厚赐守珣,令归扬州。守珣回到扬州,面见重进,捏造一派谎话,欺骗重进,止住了他,竟是按兵不动。到了太祖北征的时候,尚恐重进掩袭后路,欲安其心,特遣六宅使陈思诲,赍了诏命,赐重进铁券。 重进留住思诲,只说待太祖回汴,一同入朝,后闻太祖平了李筠,班师返汴,重进大惧,便欲整理行装,随着思诲,一同入朝。却有部将向美、湛敬等人阻道:“令公乃周室懿亲,总不免见忌宋主,此番入朝,适中调虎离山之计了。 令公此去,如鸟入樊笼,只恐性命难保。”重进听罢此言,便道:“我不入朝,倘若宋主见责,又当如何?”未知向美等有何计较,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李重进,深恐不随陈思诲入朝,要受宋主的罪责。向美力谏道:“古人有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如今宋主初平泽潞,兵力已疲。 明公何不先发制人,兴师入汴,以成万世不拔之基呢?”重进道:“我非甘心臣宋,其如扬州一隅之地,兵力不足何?”湛敬道:“公可拘住宋使,暗向南唐乞援。唐主必思恢复全淮,定必尽力相助。我得唐助,何患兵力不足呢?” 重进叹道:“入朝见忌,难免一死,结援南唐,以拒宋师,事败之后,也是一死。始终总是不免一死,我便依着你们做去罢。” 当下决定主意,拘住陈思诲,遣使入南唐乞援。一面修茸城池,缮具甲兵,预备战守。过了些时候,并不闻唐主的回报,心内好生疑虑! 忽报宋兵南下了。重进大惊道:“南唐肯允援助与否,尚难无的耗,宋兵已竟前来,如何是好?”向美、湛敬到了此时,也不免心下惊惶起来。 但这件事情,是他两人竭力造成的,只得硬着头皮道:“令公休要着急。从来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末将不才,愿率兵拒之。”重进遂发精兵一万,命向美、湛敬前去迎敌。自己在城居守,静听好音。 不料叠次传来,多是败耗,心内已甚惶恐,后来又听说太祖御驾亲征,将抵扬州,更加慌张,正要添募兵士,接应前敌,忽见湛敬狼狈逃归,报说向美阵亡,兵士多半丧失。 重进经此一来,更吓得面如土色,还要设法抵抗,蓦闻城外炮声响亮,鼓角齐鸣,知道宋军已到城下,只得亲自上城看视一番,再作计较。哪知走上城去,一望之下。 但见刀枪如雪,戈矛似林,那宋兵如蚁聚一般,迤逦行来,约有数里之长,最后军队之中,掌着一柄黄罗伞,下面坐骑上,一位全甲金盔的人远远而来,谅来必是宋天子了。 重进看了,知难抵敌,长叹一声,下得城来,便对部下说道:“我系周室旧臣,理应一死,以报先帝,今将举室自焚,汝等可逃生去罢。”左右请将陈思诲杀掉,以泄忿恨。 重进道:“我已将死,杀之何益!”说罢,即令家人聚薪举火,合门烧死。重进既亡,城中大乱,众兵无主,只得开城出降。宋军入城,拿住了湛敬等二十余人。太祖御驾进来,先命救熄帅府之火,又将湛敬等提来审问,讯系逆党,即命斩首,便问陈思诲何在?当有左右报称,城中大乱之时,已为逆党杀死。太祖甚是叹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