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南十字星下_第14章就失去了目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就失去了目标 (第2/2页)

人,因为漂亮的人妖更女人,而喜欢人妖身上的男根,实际上是把它当成自己那根的替代物,搀杂着自恋的情结。

    就好象小时候自己添自己一样,现在看到很多演艺圈里的明星最后都变成了同性恋或恋童癖,大概是因为他们正常的需要来的太容易了,厌倦了,所以心理发生了转变。

    我有一次和朋友们吃饭,酒喝多了聊起同性恋问题。结果居然套出一个哥们的隐私来。他属于那种男人当中的男人。开了一间酒吧,和很多寂寞美女搞过一夜情。那天他“交代”说,最近喜欢上了一个小男生。并且和他发生了“关系”

    当天在座的朋友里也有见过那个小男生的,都说他看上去像个十足的女人,皮肤光嫩,柔声细语。我当时就想,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实我这个哥们并没有真的变态,而那个小男生才是纯正的同性恋。同性恋也是恋。由于可选择的人群稀少而造成“知己”难得,加上社会主流人群的排斥,使他们恋得更苦,也恋得更执着。

    以前网上流行的同性恋小说《北京故事》,也曾在朋友圈里广为传阅。我发现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为之深深感动,尽管这些被感动的人群都不是同性恋。

    我的一个哥们告诉我,他看完之后就感动得独自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了一整天。这部小说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叫做《蓝宇》,但是电影表现手段的局限性,使它终究比不过小说给人带来的情感震撼力。性是最原始但又是最难琢磨的东西,绝对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给别人下结论。

    我与前妻有过长达数年的无性婚姻,她起先是判断我得了性功能障碍症,到了离婚前又笑着跟我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其实你可能早就是同性恋了…”

    我听完哈哈大笑但没有反驳,藏起一本黄色画报钻进浴室,边洗澡边手yin去了…很多朋友对我离婚后的现状十分费解,因为我们还经常像夫妻一样出现在各种场合,甚至彼此间仍然以老公老婆相称。双方家里的事情也都是一起帮忙办,好象比结婚的时候关系更好。

    所以朋友们都咬牙切齿地下定论:他们的离婚一定是个阴谋!不同的朋友对这个阴谋的猜测也不同:吃惯了公家饭的,认为我们是为了多分一套房。想要儿子却生了闺女的,认为我们是在算计着如何违反“国策”

    拼命想去给外国人刷盘子的,认为我们计划着曲线出国。做买卖不成仁义也不在的,认为我们是为了准备在负债的情况下规避连带责任。总之,基本都是在物质收益层面做判断,谁也理解不了这一“灾难性”的事件还能让我们如此轻松。

    我一直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我们的这种状态,终于在看一篇描写舞蹈家金星的感情生活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属于你的,千里万里也会来到你的面前,哪怕不同宗,不同族,不同肤色,不同血脉,而泥和水相遇了,融合了。

    就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有了那种境界,你会不在乎有没有一纸婚约,也不会在乎是否有金屋银屋,因为爱人之间最主要的是要具有相互激发成长的潜力,如果这种力是匮乏的,结婚又有什么意义他们现在仍然各自住在自己的住所里,却亲密来往着。

    这种有分有合的恋人(也可叫婚姻)关系,在当今被叫做分偶…像单身又像结婚。分偶,即Apartnen,正在流行。他们分开居住,却是固定伴侣。这种分偶式。

    特别适合汉斯和金星,因为他们都很独立,无论是身体、心智或是经济!事实上,只有当一个人在真正成熟之后,才能不依赖某种亲密关系,也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生命,并获得在拥有亲密关系的情况下的最大自由。”

    这样一段文字居然解释了很多问题,但是要想达到那样的境界,经历比较单纯的人是不能玩的来的。前两天我的一个手下得意地向我宣告:“当我已经不再自问‘活着是为什么’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才真正成熟了!”

    我听了以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对他说:“恭喜你,你的确成熟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什么时候当你第二次不再自问‘活着是为什么’的时候,你感觉到的将是自己升华了…”

    第一次不再问的时候,表明已经找到了生活的目标,而当目标完成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目标,而且会发现。

    当初选择的那个目标其实并不重要,也许换成其他的选择也是同样的结果。目标本身没有了意义,这是很可怕的。没有经历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就永远都不会“服气”

    施爱的人与被爱的人在不在一起都没有错。仔细想想,原本我们所怕的并非是渐渐地“失去”反而是轻易地“拥有”又到中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