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让自己快乐的吴淡如短篇作品情魔法 (第4/22页)
者走错一步棋,你就要他永不回头,似乎也不是一件公平的事吧!老一辈所用的“求偿”方式,未必不是在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所要求的心理平衡,物质很难真正满足精神的缺憾。 理性来说,在面临情人有“走失”行为时,其实能选的路并不多,只有两条,一是原谅,然后不再翻旧帐;二是分手,也不再生纠葛。可惜现代人把爱情的结局搞得不堪,常是因为,原谅,却老翻旧帐;分手,又忿恨难平。这是一个“非A 即B”的选择题,在A和B 之间摆荡不清,除了制造自我的不幸,也会制造对方的不幸,再天长地久,都是一对怨偶。 我们都读过圣贤书,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什么在爱情上,还要求爱人一次也错不得?究竟我们最在乎的是爱人的快乐,还是他的忠诚? 婚姻市场,优秀女人库存多 现在男女经济均摊,让女人过“好日子”不再是男人的责任,而让男人把日子过好却仍是女人的责任。 女人太优秀嫁不出去?这属于老一辈父母亲的畏惧,至今,其实并未消除。优秀的男人有很多女人爱,优秀的女人却比较少人敢追确是事实。而优秀的女人也比较会思索男人要和她们结婚的理由,以及结婚后会不会更好? “我发现自己变得很廉价!”一位二十八岁、从小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拥有硕士学位、目前在某外商公司担任小主管的女子,在经历人生第一次相亲之后,感到无比的沮丧。双方父母加人此次餐叙,席间,她的父母亲有意无意地推销女儿,强调女儿能烧一手好菜、用钱很省、东西收得很整齐、看似柔弱但身体健康…该男子大力感动,力赞她的“内在美”但女人并不关心:“这些无关我个人特质,我认为它们在我的优点中都排不上前十名,我发现一个女人不管再怎么优秀,在‘婚姻市场’上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具备原始条件,只要是一个合乎品质的商品就可以。” “男人一想到婚姻,找的女人就是又能跑又不吃草的马儿。” “男方要求女方有‘内在美’,所谓‘娶妻娶德’,那个德字实在是非常物化的。”她讲道:“男人相亲结婚是为了找人照顾他的大半生,女人呢?难道只是为了怕人家笑她嫁不掉?” 我也听过一位成功女子愤慨地说出她与试婚男友一刀两断的理由: “除了语言沟通问题之外,我想,一个菲律宾女佣比我还适合他!” 他们在试婚之初已言明,各人各自管帐,家用各出一半,但尝试半年后,发现男女还是不平等的。虽然经过多次警告,每次她加班至深夜,回家时男人已懒洋洋躺在客厅看电视看了很久,看到她回来,还是会理所当然地问:“你有没有什么可以煮来吃的?”大部分“中规中矩”的男人总认为,生活细节上,女人照顾男人,责无旁贷。现在男女经济均摊,让女人过“好日子”不再是男人的责任,而让男人把日子过好却仍是女人的责任。 女人,尤其是自小优秀超群的女人,在被放人所谓“婚姻市场”之中,通常必须经过一段自我怀疑的沮丧期。因为个人的“特点”也许是点燃相爱之火的引子,但相处时,却是越没棱角没特性,越具实用价值,对方越能获得幸福,对方的家族也比较容易满意。 男人很怕女人“现实”说哪个女孩“拜金主义”绝对带着鄙夷的口气;但男人在选择终身伴侣上,考虑的现实并不比女人少。如果眼前摆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比较欣赏的,一个是能给他幸福的,选后者的男人总是多于前者。而深究“能带给他幸福”的涵义,批发的常是多服劳役而无怨言(这叫个性好)。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对话,甲问乙“你怎样处理你中奖的一百万元?”已说:“这笔钱贡献了我们家的健康。我为自己买了一套高尔夫球具,又参加了一个健身俱乐部;儿子得到遥控飞机和溜冰鞋,女儿参加舞蹈班…” “嫂夫人呢?”“为了她的健康,我为她买了一部除草机和吸尘器,让她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运动。”乙说。 不管优秀与否,进入婚姻的女人,对“欢乐生活”的需左常被人忽略,也常被自己忽略。而忽略大了,它却会成为婚姻的坏疽。婚姻毕意是有一方不快乐、另一方也一定不好过的。 爱情中的善意第三人 爱情中的善意第三人,常常是破坏亲密关系的人。 对别人感情的“帮忙”不可不慎。 有两个女人在争论。 阿花指责阿美:“昨天我明明告诉你,阿珍的事不能告诉别人,为什么今天阿婷就来告诉我这个秘密?看她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她还以为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哩!” 阿美无辜地说:“哼,阿婷这家伙真是靠不住,昨晚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明明警告过她不可以把这件秘密告诉任何人的!” 很多不够坚固的爱情毁在善意第三人的手里。这儿谈的善意第三人,并非爱情三角习题中的第三者或外遇对象,而是那些发好心插上一嘴的人。 中国有句俗话形容这些人,是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台湾也有句俗语,说这些人是人家吃米粉他喊烧。“古训”人人皆知,但却常情不自禁地当了善意第三人。虽说善意,但却可能成为他人爱情的破坏者。 有位大学二年级学生说出他的遭遇:他在大一时,喜欢上班上一位文静女同学,每次上课都坐到她身边,两人“含情脉脉”相看,上完课的感觉总是甜滋滋的。有个晚上他和室友喝啤酒,心头小鹿乱撞,问室友说:“喂,她看到我的时候总是微笑低头,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啊?”第二天早上他还没睡醒前,该室其他两位室友已经知道这件事,过几天更传遍全班,传到那个内向的女孩耳里。女孩又羞又气,因为全班似乎都把她当花痴(流言就像超级星期天的“超级比一比”游戏一样,传了几个人,一定大为走样),她气得一整年不看这个本来“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的男孩一眼。 大二时这个男孩重蹈覆辙,有个学姐对他很不错,他这位室友知道了,问他:“喂,你不怕别人说你高射炮啊!”他理直气壮说:“高射炮就高射炮,怎么样?” 大嘴巴室友不放过这个机会,跑去跟该学姐说:“你学弟说他要高射炮!”学姐又羞又恼,为了怕“人言可畏”只得不再对学弟太好。 莎士比亚说:“我们的罪恶常常赖着我们的善行把它掩盖。”不管善意第三人动机如何,他们“越帮越忙”是真的。 太多人在好友或亲人遇到困难时,急着发挥“患难相助”的精神,帮人家“做公亲”没想到反而害事。比如女婿和女儿吵架时,婆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