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除非魔改 (第1/2页)
第3章 除非魔改 溜达了几步,王权穿上外套,还是决定去电影院观影,虽然他脑中的影视库也可以达到电影院级别的视听享受,但有一点是它不具备的。 那就是周围的观众。观影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大家一起紧张,一起欢笑,空气中弥漫的爆米花味道,角落里伸进女友裙子里的手掌,以及两人急促的呼吸声,无不是观影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商业片是如此。 说走就走,王权孤身上路,他走后没多久,一个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女孩敲响了他家大门…***王权用走的,从四合院到电影院,只需十几分钟。 电影院坐落于繁华的大栅栏步行街,原身是大观楼影戏院,始建于1907年,只比中国电影的诞生时间晚了两年,是清朝最早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 王权的父亲王前昆年轻时候是大观楼影院的一名放映员,一路伴随着大观楼从国营单位变成了公私合营企业,最后变成了他自己的私人公司。 八十年代的王前昆头脑灵活,倒腾起了古玩,有了钱后就把曾经工作过的大观楼影院买了下来,改名为的大王影戏院。 那时候电影业肯定是不如古董赚钱,老王纯为了他那份热爱电影的情怀,王权也是从小受老王的影响,每天放学不是回家,而是先来电影院,放什么就看什么,所以练就了他超强的阅片量和对电影深沉的爱,电影就是他的童年。 到了九十年代,老王因为一次打眼损失惨重,伤心之余干脆离开古玩行当,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商铺,几套楼房,商铺用来出租,楼房后来三次离婚基本都分给了老妈,同时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电影院的经营上。 老王对大王影戏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从米国引进最先进的放映设备,建造超大银幕影厅,改善观影环境,丰富影院文化底蕴,终于成为京城特级影院之一。 可惜遇到了电视行业的春天,电影行业的寒冬,1991年内地年度总票房还有31亿,到1999年就只剩8。1亿了,高投入的大王影戏院遭受重创,盈利艰难。之所以叫影戏院。 就是因为除了放电影,为了生存偶尔也会排演戏曲节目,京剧、梆子、相声来者不拒,期间虽然有关部门也做出了市场化调整的努力,比如从1994年的《亡命天涯》开始每年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引进10部好莱坞大片。 1995年,电影局更是调整制片准入资格,制片权逐渐下放到民间,可依然不改内地电影市场的颓势。直至2002年年底《英雄》横空出世,开启了华语商业大片的新纪元,2003年内地总票房10亿,04年15亿,05年20亿! 这个增长速度,王权恨不得直接穿越到十几年后,内地票房几百亿的时代才是适合他的舞台!大王影戏院到了,古香古色,很有明清建筑的韵味,百年前的老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但老爹还是选择了按照原来的风格进行装修,因此当年还被电影《霸王别姬》选中拍了一场戏,王权有幸旁观,进去后都是熟悉的面孔,更早的时候王权也在这里打过假期工。 “哟,少爷回国啦!”“啥时候回来的啊少爷?”“老板不在,这是替父视察呢…”员工们跟王权都很熟了,嬉闹了一阵,王权交了钱,让他们给自己出一张最近场次的《霍元甲》,38元一张,略高于平均票价。 但因为有会员,所以只需要28块钱,自从上了大学,能自己拍广告赚钱后,王权就有支持票房的意识了,虽然电影院是他家的。 但自己没买票就进去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