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3/6页)
曾经以为鲜rou包子已是人间美食,但与来弟的早饭相比之下却显得粗糙了。 显然,那是特别交代厨房另做的。 黑决明很担忧施琉仙可能会有的反应,这位大小姐可不好惹。石不华竟然不接她,不在乎令她空等,使她难堪,真他妈的傲慢到极点,真不懂施琉仙看上他哪一点? 石不华温文地和来弟闲谈,听她讲远来桃花村投奔舅舅的经过和童年的生活,来弟很自在的和他交谈,很轻松的用完早膳。她吃的不多,却已是长久以来吃得最满足的一餐了。 石不华终于悟透了,他由怜悯的关怀而明白了自己因何对来弟特别有好感,因为来弟很自然地面对他、面对广厦华屋,没有流露出局促或不安,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敝旧的衣着和石园格格不人,彷佛这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 能够自然、自在面对他的人不多,女人就更少了,怪不得他心动。 这固然是因来弟年纪小,丝毫不知他的来历,不懂得人际间的利害关系,但他自问他的外表给人一种不容易亲近的感觉,于是这便突显出来弟的特别。 他的笑容,他的和蔼可亲,不过是便于生存的一种手段,而非他的本性,稍微懂得世故的人都可读出由他身上所发出的讯息:保持距离,比较容易相处下去。 来弟吃饱了,朝他笑笑。 “你每天都吃这么丰盛吗?那要赚多少钱才付得起呀?”她很自然的随口又问:“当然你很有钱,阿姨说你是大地主,大地主很伟大吧?!” 石不华笑着反问:“你说伟不伟大?” “比我伟大。” 他大笑。“那我总算还有可取之处〈弟,你几岁了?” “十三,快十四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这么矮小。 “比我想像的大一点。”他原先猜她不过十岁,是个小孩,却原来是将及笄的少女。可是,她怎么一点发育的踪象也没有?身形完全还像个小孩子。 “你吃太少了,但愿以后你舅舅能对你多加照顾,设法养胖你。” 来弟不敢奢求太多,老实说,石不华早已摸清桃花村每一户人家的底细,包括丁家的没落以及丁胞义对待家人的俭吝,无奈他也帮不上忙。 至少,在石园内,他可以善待她。 庆嫂将煎好的葯端进来,丫头将残食撤去。 她乖乖将葯喝了,又吃一块甜糕去除苦味,然后石不华带着她到偏厅欣赏各种造型的香炉,筱樵也好奇的跟了去。 花厅里独留下丁勤花面对黑决明。早在一年前,黑决明登门表示要买下丁家几块畸零地中的一块,那块地恰巧在石不华刚购下的一处大农地的边角,石不华希望能完整的拥有,不料被拒绝。丁家没钱买大田,只能一小块一小块的买,再把这些畸零地租给佃农,虽然获利不多,但所获得的谷物也勉强够一家温饱,又兼具地主的身分,不需汲汲营谋生产,丁胞义这才端得起书生格、名士派头,自然不愿落个“变卖祖产”的败家子臭名。 当时,丁勤花便见过黑决明,对他强硬的态度十分反感,原打算讨厌他到底,如今反欠他一个人情,不免尴尬。 黑决明对这位俏寡妇颇有好感,他欣赏硬脾气的女人,对她的境况有几分同情,丁胞义拒绝了几位前去说亲的媒婆,这事他也晓得,就不知拒绝再嫁是丁胞义的意思,还是她本人芳心已死,波澜誓不起? 守寡守来一座贞节牌坊,任芳华虚度二、三十年,天底下有比这更不人道的事吗? 黑决明和他的主人一样,十分鄙弃这种埋葬女人一生的残忍习俗,他决定打破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娶一名寡妇。 向世俗陋规宣战!向老顽固丁胞义宣战!向丁勤花三十年来所奉行的道德教条宣战!黑决明突然觉得,平静的乡间生活也是可以活得满刺激的。 他大胆的眼神,露骨的微笑,使丁勤花莫名的心跳耳熟,心里直咒他滚进地狱去!三十年苦守的贞节岂能毁在这痞子手上? 假使她知道,他正是由地狱而来的人,就不会怀疑他的行为根本没道理可讲,她应该庆幸,比起主人石不华,他可是正常多了。 黑白两道闻之色变的神秘杀手组织“修罗门”最高一层的“阎王殿”所培训出来的高手“鬼王”谷天尊最器重的义子石不华叛逃了。 ** 林来弟到晚上就寝的时候,已经玩累了,很快便进人梦乡。 这晚,她和筱樵同睡在客房的一张床上,因为她不是十岁,与石不华同住舒心楼说不过去,石不华让庆嫂带领四婢:春柔、夏雪、秋心、冬晴去照顾她们。 自从失去父亲后,今天来弟玩得最开心了。 因损坏的车轮尚未修好,她们理所当然又留下来住一天。她们尽兴的在园子里逛、捉迷藏玩儿、摘梅子吃、喂鱼吃东西,还有轮着去参观鹿园、羊栏、马厩,石不华并不陪她们,教她们自在些,只在用膳时才出现。 园里栽植许多花草果树,怎么看都觉得心舒意扬。 体贴的女婢总会在适当的时间端来水果和点心、蜜脯等等,如此美妙的奇缘际遇,让她们觉得像在作梦一样。 “来弟,你真是鸿福齐天呢!”林筱樵在观鱼亭上吃水果时,悄悄对妹子说:“那一天,我和阿姨正准备放弃推车,打算留财伯守着财物,我们三人步行到丁家去。阿姨说天气差;要走上一个时辰,我正在想不知你能否支撑得住,结果却发现你失踪了,可把我们吓坏了!你怎么可以不声不响跑掉呢?” “我去找救兵啊!”来弟对自己的急智颇为得意。 “你倒是做对了,当黑总管率领四名壮丁来替我们解决困难,我感谢得差点跪下来向他磕头,心想这世上好人还是很多的。”林筱樵若有感慨,家道中落后,一班亲友大多避她们如躲瘟疫,肯伸出援手的往往是家境不比她们好的同病相怜之辈。母亲跟着撒手,剩下两名孤女,同情者有之,能够实际帮助她们的却一个也没有。人情冷暖,小小的心灵早已感受。“你独自跑来我救兵时,心里一点都不怕吗?” “怕的,只是别无选择,唯有闯上门来,幸好没吃闭门羹。”来弟耸耸肩,对当时的情况其实记忆不多。“我病了,一直昏睡着,等我醒来,已经雨过天青,好像什么坏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所以我说你鸿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