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宫廷艳史_第59章到得崩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到得崩逝 (第2/2页)

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

    此诏即下之后,又仿照中原建元的体例,定为中统元年,亦下敕文道: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创,未建润饰之文。政事变迁,渐有纲维之目。

    朕获缵旧服,载扩王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太易之干元,炳焕王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唯即位体元之始,必立经陈纪为先,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

    外设总司,以平庶政。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敝之方,随诏以颁。于戏!秉某握枢,必因时而建号。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敷宣恳恻之词,表着忧劳之意,凡在臣庶,体予至怀。

    建元既定,又从刘秉忠之言敕修官制。蒙古初兴,本以游牧为主,部落野处,争戕掠夺,强者为尊,本无所谓官职。及成吉思汗受各部推尊,平定朔漠,虽亦讲究一番,分职任事。

    但所设的官,极为简单。最重要的唤为断事官,兼理民、刑等事,带兵官称作万户,后来土地逐渐推广,始仿照金邦的制度,建立行省,设宣抚元帅等官。

    至忽必烈即位,刘秉忠、许衡等既膺重用,以恢复文治为己任,所以劝忽必烈建元立极,颁诏更始,此时又命刘秉忠会同许衡参酌古今,订定内外官制。

    以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司黜陟,其次则有寺、监、院、司、卫、府等职,奉行政务,这是内官制。

    外官则设行省、行台、宣抚、遣访、牧民之吏,则路、府、州、县,官有常职,禄有常俸,以蒙古人为长,汉人为副,一代规模,经营完备,忽报阿里不哥称帝于和林,那阿里不哥乃忽必烈最小的兄弟,蒙哥汗率兵南征,命他留守和林。

    蒙哥汗殁后,阿里不哥遂分遣心腹,易置将佐,联络蒙哥汗诸子,及察合台、窝阔台的子孙,开库里尔泰大会,自称蒙古大汗。命部下刘太平、霍鲁怀等占据燕京。

    哪知廉希宪已奉了忽必烈之命,先抵京兆,设计诱执刘太平、霍鲁怀,毙之于狱。六盘守将浑塔噶亦举兵响应阿里不哥。

    希宪得了消息,不及请旨,急令总帅汪良臣率军往讨,诸王哈丹也奉了忽必烈之命,引军到来。两军会合,杀死了浑塔噶,希宪自劾擅命遣将之罪。

    忽必烈反下诏奖谕,非但不加罪责,且赐给金虎符,行省秦蜀,自率人马进讨阿里不哥。战于锡默图,阿里不哥大败而遁。

    忽必烈乃引军而回。刘秉忠又请定都燕京,建设国号,忽必烈从之。遂迁都于燕,建国号曰元,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都是刘秉忠代他拟定的。

    又下一道建立国号的诏书,道: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非独我国。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着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亘名大以殷夏中。

    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在秦为汉者,着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且皆徇百姓见闻之偶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

    我太祖圣武皇帝,握干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草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

    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干元之义。兹大治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定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

    事从因革,道协天人。于戏!称义而名,固非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从此以后,蒙古已有了国号,忽必烈灭了宋朝,混一中原,到得崩逝,庙号世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