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承抑恐后 (第2/2页)
心,倘若能够登九五,必定大建斋醮,以答佛天之佑。 自从即位改元以来,因政事繁重,宵旰勤劳,竟把建醮的愿心忘记。今天皇后身体违和,安知不是佛祖因朕许了愿心未尝了却,所以略略显应,警诫朕躬呢?” 巴巴罕不待泰定帝说毕,故作惊异之状道:“原来陛下果然许过心愿,怪道臣妾昨夜梦见金甲神人,好似佛门中韦陀一般。 手举金刚降魔杵,向臣妾大声喝道:‘既许心愿,何故不思了却。’臣妾被这一喝,忽然惊醒过来,出了一身冷汗,但觉头痛欲裂,身上发热,好生难受。因思平日并未许过什么心愿,为何神人在梦中见罪呢?哪知陛下从前却许下如此大愿。 若非圣谕明白宣示,臣妾还要狐疑莫决哩。”泰定帝闻言,不胜惊诧道:“佛祖果然灵应异常,竟向皇后示梦见责,朕当立下手敕,宣召僧徒举行斋醮。”一面说着,一面吩咐内监:“快将残肴撤去。 朕自即日起,便要斋戒沐浴,屏酒除荤,大作佛事。六宫妃嫔和一切内侍宫人,都要仰体朕意,信心奉行。如敢故意违背。 或私自饮酒,暗宰牲畜者,一经察出,定必重惩不贷。”一面又降下手谕,宣召三十六众僧徒连夜入宫,起建斋堂,为皇后祈福。巴巴罕见泰定帝已允自己之请,召僧徒建醮,料知赦罪之举必定成功,心下十分快意。 遂即谢了圣恩,退归昭阳院,等候大赦的消息,果然到得次日,僧徒依照旧例,奏请泰定帝大赦罪囚,以符佛天慈悲之意。泰定帝见奏,自然依从,那不花、即烈、撒梯就已免了罪戾,从刑部中脱身出来。 逍遥法外了。巴巴罕为着不花等人希图脱罪,捏造了一片荒唐无稽之言,使泰定帝建醮大赦。 不花等三人固然侥幸得脱,还有那些十恶不赦的罪人,也就一律赦了出来,使那些含冤负屈之人不能复仇,jianian险作恶之徒得以漏网。赏罚不明,纪纲紊乱,国家如何还能长治久安呢? 况且泰定帝荒yin无度,巴巴罕牝鸡司晨,盈廷臣子都是患得患失的鄙夫,以贿赂进身。又有倒刺沙、即烈、不花等一班小人和巴巴罕串通一气,唯以金钱为主,竟定出了许多例子,官爵可以买卖,禄位只须钱财。 上自六部九卿以至司员吏目,外面则行省平章以及守牧县令,都视职位之高下、缺份之月巴瘠,定价目之多寡。只要有钱运动,朝为齐民,夕登方面。昨犹皂隶,今已官宦。厮养走卒,可作将军。娼妓盗贼,亦列荐绅。 仕途混杂,黑白不分,稍有气节的人,如何还肯与这些人为伍?因此,忠正之臣,才识之士都纷纷告退,隐迹山林,所有朝廷臣宰、方面大员都用的是一班鄙陋小人。试想,这些人花了许多钱财,方能做官。 他们岂不要捞取本钱。所以官爵大的,便向下属敲诈,位分小的,就在百姓身上取齐。各行省的守士之官、亲民之吏,刚一到任恨不能把地皮也挖去三尺,如何还能清廉自守,关心民瘼呢?直弄得小百姓叫苦连天,流离载道。弱者转乎沟壑,成为饿殍,壮者铤而走险,流为盗贼。 人心愁怨,天灾也就发现,各行省迭见灾异,如山崩地震,迅雷烈风,大旱大水等灾情,相继入告。 泰定帝见了各行省报告灾异,不加修省,反令番僧大作佛事,以期禳解,甚至在寿安寺内,聚集僧众唪经,约期三年之久。以为如此大作佛事,总可以上邀天眷,消减灾情,转荒欠为丰稔,救人民于水火。因此绝不把灾异放在心上,却传下旨意,备了法驾,前去巡幸上都。 那些朝臣见泰定帝在此灾荒迭见之时,还是任意游幸,虽然心内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人敢出言谏阻一声,都好似寒蝉仗马一般,听凭泰定帝要如何便如何,唯有唯唯诺诺,承迎恐后,那平章政事张珪是个耿直之人,忠纯之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