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很觉动听 (第1/2页)
第111章 很觉动听 当有御史吕恩诚等,群起非难,合疏纠弹,奏上不报,反谪吕恩诚为广西佥事。其余诸人愤愤不平,一齐辞职归休。参政许有壬对于此举也深为扼腕,闻得停止科举的诏书已经缮好,不过尚未盖玺。 他忍耐不住,便至秦王伯颜邸中请谒。伯颜接见之下,有壬遂即问道:“太师主持政柄,作育人才,奈何对于停止科举这样大事。也不竭力挽回?” 伯颜本与彻里帖木儿结为私党,听了有壬的话,不禁怒道:“科举有何用处?台臣前日奏劾彻里帖木儿,已行迁谪,你难道还要蹈他们的覆辙么?” 有壬闻言,朗声答道:“有壬受国厚恩,备位参政,但知此事有利于国,或有害于国,若无利于国。而反有害之事,虽鼎镬在前,亦必极言无隐,不知什么叫做覆辙!”伯颜仍复怒言道:“前次御史三十人,参劾彻里帖木儿,想必是你授意的了。” 有壬道:“太师擢彻里帖木儿入任中书,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师,乃听有壬指使,难道有壬的权力比太师还大么?”伯颜闻得此言,方掀髯微笑,似乎怒意稍解。 有壬又道:“科举若罢,天下才人定多缺望。”伯颜道:“历来举子多以赃败,朝廷罗糜许多金钱,反好了一班贪官污吏,我的意思甚不为然。” 有壬道:“当初科举未行的时候,台中赃罚无数,并非尽出举子,太师何得因噎废食?”伯颜道:“据我看来,举子甚多,可以任用的人才,只有参政一人。” 有壬道:“近时若张梦臣、马伯庸等人皆可委以大任,就以擅长文字的欧阳元而论,亦非他人所及,如何说无人可以委任呢?”伯颜道“科举虽停,士子欲求丰衣美食,亦能向学,何必定行科举?” 有壬道:“有志之士,其志不在温饱,不过有了科举,便可以此为阶梯,他日立朝议政,报国抒才,皆可由此进行了。”伯颜沉思了一会儿道:“科举取士,实在有碍选法。以自不得不废。” 有壬道:“今通事、知印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余名,今岁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补官,受宣入仕,计有七十三人。 若科举定例,每岁只有三十余人。据此复计,选法与科举并没有什么妨害。况科举之制,已奉行了数十年,祖宗成法,非有弊无利,确有证据者,不可任意废除,还请太师明察。”伯颜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事已有定议,如何还可撤销?参政也应原谅我的苦衷。”有壬闻得此言,无话可以再说,只得起身告辞。 伯颜送出有壬,暗中想道:这个人深为可恼!他胆敢与我反对,我定要在大庭广众之地折辱他一番,使之知我厉害。 当下默默地筹划了一会儿,即于次日入朝面帝,请顺帝将停止科举的诏书盖了御宝,遂将诏书带了出来,宣召百官,提名指定许有壬,要他列为班首,恭读诏书。 有壬此时尚未知是何诏书,奉了命令,便从伯颜手中接过诏敕。及至一看,却是一道停办科举的诏书,其时欲读不可,欲不读又不能,只得勉勉强强地诵读了一遍,始将此诏发落。治书侍御史普化,俟其读毕,却望着他一笑,把个许有壬羞惭得无地自容。 及至退班,普化又向有壬说道:“参政可谓过河拆桥了。”有壬满面红晕,一言不发,回至寓中称疾不出。 你道有壬为何如此惭愧?只因他与普化本是要好的朋友,当停废科举之议发生,曾对普化说,定要争回此事。普化劝他道:如今伯颜当权,无可容喙,不如见机而作,做个仗马寒蝉,免得自讨苦吃。” 有壬因一时气愤,不以其言为然,即与普化交誓,决意要力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