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由闽奔嘲 (第2/2页)
捷报到了燕京,世祖以时方炎暑,不利行师,诏令待至秋凉,再行进讨。伯颜复奏道:“百年劲敌,一败至此,颇非容易,稍事迟延,彼若奔越海岛,后悔何及。” 世祖览奏,即命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建康,阿术分兵驻扬州,与博罗欢塔出等,断绝宋之援道。 临安惊慌异常,贾似道束手无策,只得上书请迁都以避敌锋,被臣廷参劾。宋主不得已革贾似道职,谪居漳州,为郑虎臣拉肋而死。其余朝臣都带了自己的家眷纷纷逃去,朝堂为之一空。所征诸路勤王兵,到的只有文天祥一处。 伯颜分军三道,进逼临安,文天祥遣兵救常州,与战不胜。伯颜遂围常州,招知州姚讪来降,姚讪誓死不从,伯颜攻破常州,通判陈炤、都统王安节均巷战而死。伯颜以常州抗命,下令屠城,其余各州郡,莫不望风投诚。 宋太后谢氏,遣刘岊奉表称臣,上元主尊号,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乞存境土,以奉赵氏祭祀,且请伯颜至临安莅盟。不料伯颜到来,宋右丞相陈宜中又先期逃避,不来莅会,伯颜遂驻军皋亭山。 文天祥、张世杰请帝悬奉了太后等入海,自己率众,背城一战。陈宜中以为危险,请太后命御史杨应奎献出传国玉玺,到元军投降。 伯颜受玺允降,召陈宜中至营,商议投降事宜。陈宜中仍不肯到,连夜逃往温州而去。杨应奎忙奏闻太后道:“伯颜之意,非宰执面议不可,今宜中逃去,请太后从速定夺。” 太后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吴坚等同往议事。天祥不肯受职,往见伯颜道:“北朝若以宋为与国,请退兵平江或嘉兴。 然后再议岁币与金帛,将军全师而还,最为上策。若欲毁其宗社,则淮、浙、闽、广尚多未下,利钝非可预计,兵连祸结,从此多事了。”伯颜道:“我奉君命而来,不敢自专。” 又见天祥举动不凡,恐他回去别生枝节,遂先令吴坚返报,留天祥住于营中。天祥怒道:“我为二国大事来议,不应拘留信使。”伯颜道:“且请息怒保重。 我绝无相害之意,不过因你是宋朝大臣,与我同在一处,诸事可以就商。”遂命人陪伴着,在馆驿住下。 又传元主命,以临安为二浙大都督府,命范文虎、忙兀台入城治都督府事,取太皇太后手敕,及三省枢密院檄文,谕令各州郡,早日降附。 又令张惠、阿刺罕等分头点验,封锁府库,将宋主及皇太后全氏,并皇子诸王,一应宫眷,载向北去,只有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文天祥行至镇江,乘元军不备,与其幕客杜浒等十二人,逃了出来。 浮海至闽,恰值张世杰等奉度宗长子昰,在福州为嗣皇帝,原来度宗尚有二子,长名昰,封益王,年十一岁。次名昺,封广王,年六岁。当临安紧急时,与生母杨淑妃潜行出城,奔至温州。陈宜中迎着,航海赴福州。 张世杰、苏刘义、陆秀夫等,亦相继而至,遂奉益王昰为嗣皇帝,改元景炎,尊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朝政,遥上德佑帝后尊号,升福州为福安府,以陈宜中为左丞相,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等任官有差。 文天祥赶至福州,帝昰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天祥因与陈宜中意见不合,固辞不拜,乃以为枢密使同都督。天祥乃注意军旅,使吕武招豪杰于江淮,杜浒募兵于温州,力图恢复。 虽也克复了几处州郡,哪能抵敌元家新造之邦锐气方张,不上几时,又被元军攻破闽广,宋主飘泊海畔,由闽奔潮,由潮奔澳。陈宜中见事不可为,托故而行,一去不返。 宋主出入惊涛骇狼之中,得病而崩,群臣均欲散去。陆秀夫道:“度宗少子尚在,何不立以为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