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卻:卻望迷城_第118章不像当代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不像当代人 (第2/2页)

子邮件联系地我,所以我没有留意那个编辑是谁,更是做梦也想不到那个叫“自由风”的编辑会是她,看来她对我早有关注。

    不知怎么地,我并没有感到多么欣喜,反而有一种早入他人彀中的感觉,心中陡然升起几丝不快。看来谭蕊是个颇有心计的美女,她对我有什么企图吗?

    我按捺住心头的几丝不快,勉强对她挤出一个笑容。谭蕊没有发现我的异常,还是喜气洋洋、滔滔不绝地和我聊着天,毫不顾忌地展示她对我的好感。殊不知她越这样,我就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我们在游历法门寺时还算一团和气,但在参观干陵时,我们终于爆发了矛盾,起因竟是因为对武则天的个人评价。当时谭蕊领着我参观干陵。

    看到了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

    她还亲自撰写了5QQ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当时却没有刻一个字。武则天的“无字碑”

    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

    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和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游客们到干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游人眼中不仅是干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谭蕊立在碑前,绘声绘色地对我讲起这块无字碑的成因:。“贺大哥,你知道无字碑上为何无字吗?在民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自己的功过是非交由后人去评说,自己不置一词。还有一种说法是近年得来的。

    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

    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QQ多字。

    那么,为什么已经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历史学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儿子李显。

    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

    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宋金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遂成为有字碑,但是后人大都没有尊重历史的态度,也缺乏辩证史观,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弄文字起来。

    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好似一盆糨糊,他们不像我们当代人,对武则天能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所以他们只能惹后人讥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