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把脸靠在肩上 (第1/2页)
第17章 把脸靠在肩上 因为我已经可以坦然地拿自己竞赛的失败来开玩笑,也能坦然地接受乔娇用我当时的颓废来开我的玩笑。原因之一自然是这次考试的成功,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那些有资格获得保送的同学最终的保送结果。 徐来便是其中之一,获得物理省赛二等奖的他,最终在年底的时候取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保送资格。北航是个好学校,计算机也是个热门专业,但我觉得以徐来的实力,应该可以考到更好的学校。 不仅是徐来,我们这一届所有的保送生,最后保送的学校都是这种足够好,但又不足够顶尖的学校。 徐来也坦承自己有些遗憾,但高考毕竟变数太大,能保送还是保送吧。徐来是我的好兄弟,我肯定不会有幸灾乐祸的念头,我也为他感到可惜,但是这件事的确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心里很清楚,只要我在学习上保持现在这个势头、保持这个名次,那一定可以考上比这些保送生的学校更好的学校。 在短短的十天寒假结束后,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徐来还真是说到做到,保送的事定了下来,他就安心地做起了乔娇的书童。可惜他的书童生涯才刚刚开始。 就半途夭折。老师们经过商量,强制要求所有的保送生都回家学习,原因是他们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太影响其他学生的备考了。 不过徐来还是会在中午和下午的放学时间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把各种零食分给我们,再陪着乔娇一起回家,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天天如此。 而他最后一次看着我们从校园里走出来时,已经是高考最后一天的下午了。高考的两天里,徐来依旧守在考场外等着乔娇,也顺便等着我们。高考结束了,但我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还有重要的估分和填报志愿。 家里的大人并不太懂这些,便先让我们自己研究。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四人几乎天天泡在肯德基里,每人都拿着一本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来覆去地看。 最终我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我的第一志愿,自动化专业作为我的首选专业。华科的自动化在全国的排名仅次于清华的自动化,也是我估计的分数能达到的最佳选择。 而关晴的第一志愿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保险起见,我们又把剩下的志愿也都填成了武汉的学校。 并不是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什么特别的偏好,选择武汉其实是无奈之举,为了能在同一个城市上学,我们的所有志愿必须都是同一个城市的学校,否则稍有差池,就是天各一方。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那些大学数量多、质量也好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其实并不多。北京和上海自然符合条件,可是我们的分数在那里没有优势,不能选择很好的学校和专业。广州和重庆虽然学校也多。 但是没有几所名校。再三考虑,也只有武汉了。坦白讲,以关晴的估分,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实在有些可惜,如果留在省内,她完全可以上省内最好的那所985大学。 但她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和我去同一个城市,可是乔娇却陷入了两难,是留在省内上985,还是去北京上211。 最后徐来帮她下定了决心,还是留在了省内,就这样,我们的高中生活正式走到了尾声,再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了,剩下的就是静待结果,虽然我们四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了遗憾。 但是高考结束的兴奋还是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