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京师一带地方 (第1/2页)
第75章 京师一带地方 如今皇上既明诏娶了杨妃,莫说新宠恩深,皇上看在新妃子面上,饶了这条小性命,怕因爱屋及乌,皇上更把这小王子多痛怜些呢。” 裴氏听丈夫的主意不错,便上了一道奏章:丞相夫人求入宫觐见新贵妃。皇上下手诏,准于三月三日觐见。当时裴氏得了诏书,便把这小王子打扮舒齐,依旧用那衮衣包裹着,使旧时的宫女抱着他,坐着二辆轻车,推进宫来。杨淑妃便在延庆宫正屋中延见,裴氏上去行过大礼。 杨妃命宫娥引导着内院看座。裴氏坐定,便请杨妃屏退左右,说:“小儿随来觐见,只因年幼怕羞,请娘娘屏去左右。”那杨妃听了,便吩咐屋中宫娥,一齐退出院子去。 只见一个丫鬟,抱着一位小公子,走进屋来。杨妃一眼见了这丫鬟,便不觉怔怔的了。***那裴氏带着宫女和小王子,进宫去觐见杨妃。杨妃一眼便认出那抱小公子的小鬟,便是当年保护着承忠,从齐王府中逃出去的那个宫娥。 又看那裹着孩子身体的一件衣服,却是当年齐王的衮衣。看衮衣裹的孩儿,长得越是白净秀美。这几天杨妃正想得她儿子厉害,现在果得见面。杨妃喜出望外!忙离开座儿,伸手把这孩儿抢在怀里,低低地说道:“我的心肝,几乎把你娘想死了!”接着那宫娥伏在杨妃的膝下,细细地把别后的情形说着。 说那内监,如何在半路上得了急病身死,又如何在草桥驿遇到魏丞相的差官,破露真情。如何由魏丞相带进京来,养在内衙里两年工夫。 杨妃听了,便向裴氏裣衽说:“夫人如此好心,便是齐王在天之灵,也感激丞相和夫人二人的。”慌得裴氏忙忙还礼不迭。 杨氏便依旧把这小王子,交给宫女看养。这延庆宫中,一般的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地方甚大,藏着这一个四岁的小孩,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那宫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帮着杨妃的,谁肯去揭破她的秘密。因此杨妃在太宗皇帝跟前,依旧瞒得铁桶相似。 不料太宗皇帝,和杨妃几度欢爱,便在杨妃腹内,留下了一个龙种,十月满足,生得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王子来,取名明。太宗看了,十分欢喜! 又格外把个杨妃宠上天去,因为要得杨妃的欢心,把这rutou上的孩儿,便封他作曹王。乳母抱着他在宫中来来去去,都用那王的仪仗,前后簇拥着。杨妃看了,果然欢喜! 谁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杨妃一边新生了一个王子,心中正觉欢喜,一边那藏在宫中的小王子承忠,忽然出了一身痘子死了。杨妃见断了齐王的种,心中痛如刀割,在背地里哭了几场,瞒着太宗,悄悄地在后园里埋葬着。 杨妃便推说有病,常常躲在帐中哭泣!太宗见杨妃郁郁不乐的样子,便亲自侍奉汤药,在床榻前说笑陪伴着,无奈这杨妃,悲伤在心里,一时如何解放得开。谁知那正宫长孙皇后,忽然也得了重病,太医院天天诊脉调治,终是无用,在三十六岁这一年的冬天死了。太宗皇帝这时,虽宠爱杨妃。 但和皇后是患难夫妻,一旦分手,心中也万分悲痛!这长孙皇后,在史书上原是一位贤德的女子。 她母亲是河南洛阳人,她祖宗原是魏朝拓拔氏的子孙,后来是宗室的长房,所以改称长孙。皇后的父亲名晟,字季涉,在隋朝时候做左骁卫将军,这时唐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跟着丈夫去征伐突厥,窦氏亲把大义去劝化突厥女子。 季涉的哥哥长孙炽,便劝季涉把女儿去嫁给世民,说她如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媾。 长孙后嫁到李家去,做新娘才满月,回娘家来,住在东屋里,这时有她舅父高士廉的爱妾,住在西屋里,在半夜时候,只见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