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便见一酒槽中 (第1/2页)
第175章 便见一酒槽中 李謩却依旧追问道:“不知老丈因何来到这江南地方?”李龟年答道:“俺只为家亡国破,从死中逃生,来自江南地方,乞食度日。” 李謩道:“说了半天,不知老丈究是何人?”答道:“老汉姓李,名龟年的便是。”李謩道:“呀!原来是李教师,多多失敬了!” 李龟年问了李謩名姓,才恍然道:“原来是吹铁笛的李官人,幸会幸会!”李謩问:“那《霓裳》全谱,可还记得么?”答道:“也还记得,官人为何问它?” 答道:“不瞒老丈说,小生性好音乐,向客西京,老丈在朝元阁演习《霓裳》之时,小生曾傍着宫墙,细细窃听,已将铁笛偷写数段,只是未得全谱,各处访求,无有知者。今日幸遇老丈,不知肯赐教否?”李龟年流落在江南。 正苦不遇知音,且找不得寓处。李謩便邀着龟年到家中,每天传授《霓裳羽衣曲》去。这李謩年少风流,狼迹四海,只因酷好音乐,便散尽黄金,寻觅知音。如今得了李龟年传授妙曲,真乐得他废寝忘食。李謩原不曾娶得妻小的,在家中便与李龟年抵榻而眠。 每至梦回睡醒,便与李龟年细论乐理。李龟年自到得李公子家中,每天好酒好饭看待,身上也穿得甚是光鲜,因此他心中十分感激李公子的恩德,正苦无法报答,这一日,正是清明佳节,李謩被几个同学好友,邀去饮宴。 只留下李龟年一人在家中,独坐无聊,便出东门找幽静地方闲步去,在一带柳阴下走着,忽然一阵风夹着雨点,扑面打来。 李龟年浑身被雨水打湿了,不由得慌张起来,急急找有房屋的所在躲去。抬头只见前面一座道院,那横额上写道“女贞观”三字。两扇朱红门儿,却虚俺着。 李龟年却也顾不得,便一纳头侧着身儿挨进门去看,好一座庄严的大殿。殿中供着如来佛的丈六金身,钟鼓鱼磐,排列得十分整齐,那佛座下面又设着一个牌位,李龟年不由得走近去看时,见牌位上写着一行字道:“唐皇贵妃杨娘娘灵位。” 李龟年再低低地念了一遍,不由得两行眼泪,扑簌簌地向腮儿上直流下来。一面倒身下拜,口中说道:“哎哟!杨娘娘不想这里颠倒有人供养。”拜罢起来。 只见里面走出一个年轻女道士来,口中问:“哪个在这里啼哭?”待走近看时,不觉一惊,道:“你好似李师父模样,何由到此?”李龟年口中答应道:“我李龟年的便是。” 细细看那女道士时,却也大惊道:“姑姑莫非是宫中的念奴jiejie么?”那女道士见了李龟年,却只有悲咽的份儿,哭得说不出话来。龟年连问:“jiejie几时到此?” 念奴勉强抑住悲声,说道:“我去年逃难南来,出家在此。师父因何也到此地?”龟年道:“我也因逃难流落江南,前在鹫峰寺中遇着李謩官人,承他款留在家。不想今天又遇到jiejie。”念奴问:“哪个是李謩官人?” 龟年道:“这人说起来也奇,当日我与你们在朝元阁上演习《霓裳》,不想这李官人就在宫墙外面窃听,把铁笛来偷记新声数段,如今要我传授全谱,故此相留。”念奴道:“唉! 《霓裳》一曲,倒得流传。不想制谱之人,已归地下!连我们演曲的,也都流落他乡,好伤感人也!”念奴说着,止不住把罗袖拭着眼泪。 李龟年忙安慰着,又问:“那永清jiejie却为何不见?”念奴见问,便又不觉叹着气道:“我们二人,原和姐妹相似,赤紧地不忍分离。谁知她身体单薄,受不住路上风寒,如今病倒在观中。”说着,那观主也出来了。 龟年看时,一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