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章正远眺长河 (第2/2页)
眼,又站起身急切问“诶,你知不知道你们这儿,有个叫广化的和尚?几年前听说他发达了。我跟他是旧相识,还想找他喝酒呢。” “你一个道士,找一个和尚,喝酒?”崔岫云觉得怪异,眨了眨眼,看季天风一副不屑解释的样子,答道“广化大师是城外罗鸣寺的住持,刚圆寂,恐怕是找不到了。” “啊?”这消息对季天风来说,显然太过惊诧了,他继而问道“因何而死啊?”“说是睡下之后,一夜不醒,状貌平和,便圆寂了。”闻言他皱眉:“如此看来像是突发心疾,可他没这个毛病啊。”听崔父方才所言,此人医术极佳,有些怪才。季天风嘟囔着:“还想让他帮我呢,这下麻烦了。” “道长在京中还有相熟的人吗?若有不便,我可帮着找寻。”她轻声问。“倒是有…不过用不着你,”季天风摆摆手,瞥了她轻缓动作一眼说“身上有伤?” “皮外伤,板子打的。”她轻声答。“你们城里那个叫杏林馆的药坊,我二十年前给过他们一张方子,专治外伤的,化腐生肌,你去买他家的白云泥膏吧,好得快些。”这人的来历越发奇了。 崔岫云想来不便多问,便谢过,又托他照料好崔享。赵钦明写好了书信,迭进信封里,叫来内侍,要寄送到连吟山去。 连吟山在边境一带,地形崎岖多变,本朝定国前,中原百年乱世,许多能人志士想要避世者,就去了那儿定居。山中高士颇多。 后来就立下了一个师门,经国之道也授,琴棋书画也教,许多世家子弟都前往求学过,随着国朝安定,连吟山如今也已经没落了,但师门尚在,也偶有消息。 他写信给连吟山的主事,托词家中所有苏协年轻时画像损毁,想再求一份当年他在连吟山时的画像。递出那信时,他有些犹豫,或许不清不楚,也是个结果,反倒害怕真相与他的猜疑一样。 最终他还是递了出去,他闭眸抻了抻胳膊,昨夜还是伤着了。皇帝唤他过去作陪,正在宴请大姚国一行人。 当时院中两国武士正在比试,不知怎么的,络素就突然提起国中将军在赵钦明驻守云州那几年同他交过手,多有赞誉,想要让他也去比试。 这自然是有违礼制的,赵钦明正打算请辞,皇帝却默许了这件事。络素那次舞刀便可看出非文弱之辈,招数也实在猛烈,应对起来比他想得困难,虽说赢了。也伤了胳膊。 昨夜他胜了。两国武士的对战,好歹是成了个平手。趁着皇帝高兴,赵钦明递上了柳叙托他的信。内侍今晨给他束发时说:“陛下看了信,据说要宣召那位女子进宫一见,”“父皇神色如何?” “平常。”那便是好兆头,想起今早没见到邱邱,往常都是她来束发的,赵钦明问了一句,内侍只说出宫采买去了。 他也不能多留在京中,罗鸣寺的怪异,皇帝准许他密查,可以调动临近的方远县的人手。便这样等了两日,也不知柳叙进宫之后,与皇帝说了什么。皇帝下令大理寺重审崔衡的案子,还命户部归还了从前柳氏在京中的宅院。 “陛下仁德。”内侍与他同听这消息时,在他耳边轻叹了一句。要的,便是天下人都说出这句“仁德”吧。至少崔衡的事是顺利了。崔岫云也能安心养伤,他也就安心了。乘马车离京的时候。 他掀着帘子看了看临近崔府的巷口,而后放下。出城十里至午时,他们在驿亭处暂歇,他正远眺长河,手背上一阵刺痛。是倒茶水的侍女,溅起了沸水到他手背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