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宝鉴_第137章又快又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又快又好 (第2/2页)

年只怕也与怡园仿佛。”道翁道:“那本来不及怡园,若能两园相并,再连到平山堂,就比得上怡园了。”

    过了一会,又见满地的灵石,尚有堆得好好的几座,其余坍的坍,倒的倒,滚满一地。又见几处楼阁,有倒了一角的,有只剩几根柱子竖着的,看了好不凄凉。

    过了一座石桥,上面题着虹桥两字。那边岸上,又有个花园,虽然略好些,尚未倒败,但那些洞房曲槛,当年涂泽的想必是些青绿朱丹,如今都成了一样颜色,是个白惨惨的死灰色。

    园中高处,也望得见楼上的窗子,十二扇的只有七八扇,还有脱了半边,斜挂在上面。惟有树木茂盛,密层层的望不见天,那些鸣蝉嘶得聒耳可厌,倒过了好一会才过完。

    便又过了一座石桥,三面皆通,署名为莲花桥,甚是完整。河面略宽了些,两岸绿柳阴中露出几处红墙梵刹来,俨然图画。

    又见有几处酒帘飘漾,曲径通幽。琴仙游览不荆忽见前面有两个游船来,琴仙举眼望时,只见有两个人光了脊梁,都是皤皤大腹。那一个船坐着两个妇人,浓妆艳饰,粉黛霪霪。

    琴仙忽见他义父低着头看水,把扇子遮了脸,不知何意。琴仙又见那两个妇人都眼澄澄望着他,一个还对他笑盈盈的。两船紧挨他的船身过去,两个妇人越看得认真,倒像要与他说话一般。

    琴仙不好意思,低了头望着别处。船过去时,琴仙身上忽然打来一样东西,吃了一惊,掉在船板上,看时是一方白绢,包着些果子。道翁一笑,拾起来解开,是些枇杷、杨梅、菱、藕、桃、梨之类。

    琴仙还不知从何处打来,问道翁这包从那里掉下来的,道翁道:“是那船上抛过来与你的,这倒成了安仁掷果了。”

    琴仙方明白是两个妇人送给他的,脸便红起来,道翁道:“这也不必管他,他既送来,也是他的好意,扰了他便了。”

    自己倒先吃了一个枇杷,琴仙终不肯吃。道翁道:“方才这两人,是盐商家的伙计,认得我,我怕他们见了回去讲,又要来缠扰。幸他们没有见着。”船到了一处,道翁同了琴仙上去逛了。

    琴仙见是个庙,进了山门,有个小小的园,也有阑干亭子,中间三间厅屋,写着平湖草堂。逛了一逛,也没有甚意思,便又下了船。到了平山堂,景致就好了,山脚上就是青松夹道,清风谡谡,凉浸衣衿。

    一磴一磴的走到山门,进去瞻谒,宝殿巍峨,曲廊缭绕,一层高似一层。四处灵石层叠,花木繁重,瑶房珠户,不计其数。

    不过也是旧旧的了,还不见得很荒凉。过了御书楼,才穿到平山堂上来,见了欧文忠公的亲笔。见有个和尚出来,见了道翁,忙笑嘻嘻的上前施礼,问道:“屈老爷儿几时到的?僧人眼也望穿了。”

    道翁一看见那和尚,有五十来岁,白白净净,高颧骨,颐下有三寸长的黑须,记得是个知客,忘了他的名氏,便也拱一拱手,道:“才到。现等过关,今日晚上就要开船。”

    那和尚道:“那里有这样要紧,自然盘桓几天。”便骨碌碌两眼在琴仙面上转了几转,看琴仙穿着件白罗衫子,脚下一双小皂靴,便知道是他的少爷。便也两手和南,琴仙也还了一揖。

    和尚连忙让坐,问了道翁去向,即叫人拿出茶来,笑嘻嘻的对着琴仙道:“少爷是头一回来,不晓得我们这里有个第二泉,请尝尝这个第二泉。”

    又吩咐人,快将泉水泡那龙井茶来:“明日你们到镇江,就尝第一泉,也不能胜似这个。”道翁道:“那第一泉也实在费力,往往取了出来,也不见行得甚好。”

    和尚道:“你要把索子量准了尺寸,潮长时二丈四尺五寸,潮落时一丈六尺就够了,放到了数,才把桶盖扯起。若没有到泉出的地方,扯开了盖子,江水灌满了,泉不得进去。所以往往取出来不见好,就是没有量准尺寸。”道翁道:“是了。

    我只晓得金山脚下为第一泉,却不晓得潮长潮落时的尺寸,故取出来仍是江水,倒辜负了这个第一泉了。”和尚道:“容易,明日我们摆过江去取来,吊桶是现成的。”

    道翁道:“也罢了,这第二泉尝了也不输似第一泉。”那和尚道:“屈老爷,我们想杀你了。

    你去年说,三月内就转来的。四月里包七太爷、鱼三老爷在这里赏芍药,看罂粟,说起你来。说三月十五,盐台大人的寿旦,盐务里干礼之外,还要做架屏。一时扬州城里,竟选不出一个作家来。

    其实,翰林进士不少在这里,他们说做得不好,只得到江宁去找侯石翁老爷,送了十二色礼、六百银子,又请王大老爷王蒙山写了,又是三百两。他们说,那时你老人家若来了,只消一桌酒,又快又好,连写带做不消两天工夫,岂不省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