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纹面676869 (第8/12页)
间都什么也没发生,而次日就将出发,我和她更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身体接触。就这样到了第二天清晨。我和她开车来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处和那个俱乐部的车队汇合。 对方车队的领队是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相貌颇为儒雅。主动过来和我见面后自我介绍姓肖,名字叫肖天,是成都本地国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介绍完毕后,肖天拿着地图,向周静宜再次确认起了他们这次活动一路上的具体安排和计划。 “…不堵车的话,中午在雅安吃饭休息,争取傍晚前抵达西昌。到了哪里后,再看你们两个的具体安排了。是继续跟着我们一起行动,还是转道前往其他地方都由你们自行决定了。” “你们到了西昌后下一步具体准备去哪里?”从周静宜嘴里得知,对方这次出游的最终目的地似乎也没有确定。现在听到肖天如此说,我开口询问了起来。 “参加人员有分歧了,有说去泸沽湖或者木里藏区的,有说南下云南中甸的,我们这次搞的也有点仓促,意见没有完全统一,有两、三个成员都是昨天才临时加入进来的。不过反正都是先到西昌,路上可以慢慢商量了。” 听到“云南”两个字,我心里当即便将肖天提到的这个提议给否决了。两天前我抽空和韩哲通了电话,得知王烈已经带着邀约的人员以及夏姜出发了,算算时间,现在的他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云南境内。虽然可能性很小,但谁知道我和周静宜进了云南后会不会又发生什么节外生枝的情况和王烈或者王森、李勇那些人发生关联?所以我趁着周静宜尚未搭话,便主动出言堵住了这种可能性。“云南的话,我们肯定不会去的。另外两条路线或者可以考虑了。” 说完,我偷偷看了看周静宜的表情,发觉她只是神态自然的看着地图,对我代替她做出决定没有任何的反应。 肖天对于我的说法不置可否,只是回应道。“最后去哪里,两边各自讨论了,我们这边也都没个准的。云南中甸、大理、版纳这些地方我去过好多次,这次我兴趣也不是太大。倒是很想去看看木里大寺。不过我虽然是召集人和领队,但最终还是需要团队集体表决了。具体的,先到了西昌再说。” 确定了首先的目的地为西昌后,肖天向我和周静宜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们这边三辆车,总共十五个人,坐是坐的下,但有些挤了。你们的车就你们两个,能不能安排两个人坐你们的车去西昌了?这样路上坐的也宽松一些。到了西昌,要分头行动的话,他们再回我们车上。” 肖天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周静宜点头应承了。肖天随即招呼了两个人过来。周静宜还没什么,我一看,眼皮忍不住狂跳了起来。 要搭乘我和周静宜这辆越野车的是一男一女两个人。女的看上去似乎只有三十多岁,容貌美丽,甚至有些妖艳。但从她的姿态、行为这些看来,我推断她的实际年龄恐怕在四十岁左右了,而男子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从她们被肖天招呼过来时彼此的称呼上,我很快确定了我的判断。少年称呼艳妇做“妈”,而艳妇则称呼少年做“小华”,她们正是一对母子。 第六十九章 艳妇带着少年过来和肖天还有周静宜打过招呼后,接着将视线转移到了我的身上。出于礼貌,我淡淡的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却没想到,我刚刚说完名字,艳妇的脸上随即露出了诧异的表情,盯着我看了半天后,艳妇忽然指着我一边笑,一边有些夸张的叫唤了起来。“严平,对了,你是严平!XX新闻集团的严平!” 听到女人的话,我楞了楞,这个女人居然认识我,再仔细端详了艳妇之后,我的脑海当中出现了一个隐约的影子。“你是何艳秋?” 何艳秋抓住了我的手,开心的说道。“想起我来了?能在这碰上你,这真是太巧了。来小华,叫严叔叔。” 少年随即礼貌的依照他母亲的指示,向我客气的打了招呼。肖天和周静宜见到我和何艳秋认识,也颇感意外,随即询问起了我和她的关系。面对两人的询问,何艳秋随即三言两语的交代了我和她之间的交际。 我和何艳秋确实认识,但要说真有什么交情,则完全谈不上。何艳秋算是我的同行,是四川本地某报社的记者。很早以前,我和她曾经在某个新闻记者的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凑巧坐到了一起。当时出于礼貌,彼此留下了电话号码,后来也曾经为了工作方面的事情联系过几次。不过最后一次联系在我记忆当中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所以刚才看见她,我居然都没有认出她来。 “既然认识那就更合适了,周小姐,严先生,何姐和她儿子就坐你们的车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弄清了我和何艳秋之间的关系后,肖天也没继续磨蹭下去,迅速的做出了出发的决定。 意识到马上要走。何艳秋带着她的儿子跟着我和周静宜随即蹬上了汽车。 周静宜开车,我坐副驾驶,何艳秋母子则坐到了后排。跟着肖天他们前面的三辆车驶入高速公路之后。何艳秋询问起了我的近况。“严平,我最近好像都没在你们集团的新闻报道上见过你的名字呢!是不是高升啦?” 面对何艳秋的询问,我随即解释了我如今的情况。何艳秋听完后,安慰我道。“原来是这样啊?难怪都看不到你采编的新闻报道了。不过这样也挺好啊。毕竟你人事关系都还在那边集团公司,怎么都有保障!编辑部里也挂了个副总编,收入应该比以前多了吧?” “人事关系虽然还在,不过那边就只发每月的保底而已,编辑部这边才刚起步,实际收入和原来差不多,没啥变化。” “那至少工作清闲啊。你是不知道,我到去年都还在跑现场。总算去年年底,报社那边考虑到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这才安排我回报社做了责任编辑。否则这次有没有机会陪小华一块出来玩玩都难说呢。”何艳秋一边说,一边慈爱的伸手抚摸起了身边儿子的脖颈。 透过后视镜,我看到了何艳秋的举动,不知道为什么,或者在别人眼中看来,这或者只是母亲对儿子关心的一种体现,但我却从这对母子彼此的神态以及细微的动作之中体会出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意味… 一路上,何艳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