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5章晓薇有心报名 (第2/2页)
薇吃得很香。 阿东拣最肥嫩的鱼rou,先细心地摘掉里面的刺儿,再放到晓薇的碗里,晓薇就大口吃起来,阿东问“晓薇看来很爱吃鱼啊!”晓薇埋头答“以前不怎么爱吃。但这条很好吃。” 又过了几日,阿东终于知道为什么晓薇说以前不怎么爱吃了。村里来了卖鱼的,推个自行车,后座上的一侧绑个长方形的柳条筐,里面装着半筐小鱼儿,都是死的。 这里是内陆平原,又是北方,但仍有渔民的。阿东到处游逛时总能看到有人打鱼,有撒旋网的,有下挂子的,有摆鱼阵的,但少有钓鱼的。打到的鱼都不大,有白票子、鲫瓜子、嘎牙子、麦穗子等。 夏天打鱼,冬天就凿冰捕鱼,冬天捕到的鱼反而更大一些,除了鱼,老百姓也会想尽办法获取不多的水生资源。夏日里村民们有时会搭伙去江边捞嘎啦(河蚌),嘎啦rou也能吃。 但似乎不太好吃,嘎啦瓢就砸碎了喂鸡。河里可以采菱角,是能吃的,还有湿地里长的草珠子,用处不大,但可以穿成串儿做门帘。晓薇mama买的是小手指长的杂鱼,只能做鱼酱了。 锅里面放了茄子土豆,还有几片猪rou。盛到碗里后只见乱糊糊的一团,鱼rou全碎了,根本找不到一条完整的。卖相实在不佳,晓薇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秋收仍然一片忙碌。 然后这一年收成却没有去年好,今年春天时雨水少,比较干旱,好多田地的禾苗长得稀疏。有的就算是长成了的茎秆,掰苞米时。 那苞米棒子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打不出多少粮食。水田还算好些,可以从地下抽水灌溉,受干旱影响少些。农户们收割时脸色都不大好。 有板着脸的,有面露愁容的,也有小孩子不懂事儿惹了顿打的,比如小虎就因为祸祸家里的醋和面起子(小苏打)被爸爸拿鞭杆子揍了两下。 只不过小孩子忘性大,第二天小虎就爬到几米高的大树顶上拿小刀刻字去了。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啊!中秋节晓薇生日,阿东给买了些吃食和文具,还有两双袜子,外加一条少女小内裤。吃的当时就进了肚,文具可以放到书包里,衣服却早晚要穿到身上的。 晓薇mama发现了问女儿哪来的,晓薇就说是自己买的,还把自己的存钱罐拿给mama看。里面各种零碎的票子加硬币有二十多,都是平日里mama一元两元给晓薇零花或者买文具的,因为那些日常用品什么的全部由阿东给买了,所以晓薇自己就攒下了这么多。 晓薇mama没怀疑什么,一条内裤又不贵,女儿长大了确实可以自己买,她怎么也想不到那是个男人给买的…又到了秋天,房梁上的燕子早就带着孩子飞往南方了,只留个空空的泥窝在房檐下。 小虎终于拿梯子爬上去仔细观察了下燕子窝的内部,里面有些特别柔软的干草和特别细软的绒毛,小虎幻想着如果自己是小燕子,住在里面一定会很舒服。 明天的春天,它们也许还会再回到这个家,也许不会…田里的水稻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村子里绝大多数人家此后再也不用天天吃大饼子了。 收回来的玉米要么交了公粮要么卖给粮贩子,只剩下一小部分留给家畜吃。农村里没有电饭锅,而且多半只有一口做饭的大铁锅。大米饭虽然好吃。 但却不能像大饼子那样贴在锅边一圈和菜一起做熟,只能单独做饭和菜,比较费时间。于是有的人家就喜欢做捞饭,就是先用沸水将大米煮半熟,然后用笊篱捞出来。 取出锅里的米汤开始做炖菜,再把米饭架在菜上面一起焖,这样菜和饭就一起熟了。煮大米的米汤可以加入到菜里,也可以晾凉了喝,滋味儿很不错。 当然焖饭也有好处的,就是会有嘎巴(锅巴),以前做小米粥时也有的。因为农村家里的锅口径很大。 而且用柴火烧锅的特点是受热均匀余温悠长,所以就会在锅底留下好大一片凝结物。有时火候恰恰好,嘎巴不软不硬,咬起来嘎嘣脆,是晓薇姐弟俩的最爱。冬天里的一个周末,晓薇家请来了机器和帮工开始打苞米,那机器是由四轮子的车头带动的。 随着机器运转,苞米棒子堆不断缩小。堆底下的大老鼠藏不住了,开始到处乱窜。家里的小狗上前小露了一手,用嘴咬死了一只。 剩下的有的逃了,有的被大人们拿铁锹拍死了。到了最后,在苞米堆的最底下发现一窝鼠崽子,一个个养得肥肥的躺在碎苞米叶子里。 花狸猫冲上去叼走了两只,其它的也全部弄死了。地面上还露出几处老鼠洞口,人们提水桶去灌,又逼出几只大老鼠,同样全弄死了。这年冬天,学校组织综合知识竞赛,晓薇有心报名,阿东也鼓励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