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9章曾老态龙钟 (第2/2页)
家里。晓薇家一共养了两头猪,卖了一头换了些现钱,看着花花绿绿的票子晓薇的爸妈看起来很开心。 却又不能随便乱花,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过年孩子要添新衣裳,来年的农药、化肥、孩子的学杂费等等,都是要钱的。 大田里种的粮食往往不够用,这些卖猪的钱就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另一头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家里请了几个帮忙的在一个午后把它宰了。 当然前一头最终命运也是一样的。当猪刺耳的嚎叫声响起来时,晓薇和弟弟吓得都躲了出去,不过快到傍晚时他们就急急赶回来了,因为今天的伙食很是丰盛。 排骨、猪肝、血肠、酸菜白rou、拆骨rou,每一样都是他们最爱吃的。大家伙儿大吃一顿后,剩下的猪rou就冻在外面,这是整个冬天的主要rou食来源。 当然,一般来说也就仅够年前年后这一个多月的消耗。乡村里没有冰箱,冬日里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就是天然大冰箱。 晓薇mama还会把猪板油熬成熟油,准备作菜使用。熬剩下的油滋溇也很好吃,特别是里面的猪腰子,在油里面炸得干干的脆脆的,很香。姐弟俩会抢着吃,但mama不让他们吃太多。 姐弟俩都很盼着新年的到来。晓薇还好,小虎隔三差五地就问还有几天过年,mama和晓薇都被他问得不厌其烦。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儿,晓薇mama带着姐弟俩同几个村里人一起乘一辆四轮子去了镇上。镇子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 特别是主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卖小吃的、卖年画的、卖对联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卖冻货的。各种货物应有尽有,令人目不睱接,当然。 在阿东看来,整条街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大城市里随便哪个大型超市,然而人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气洋洋却仍然很能感染情绪。 晓薇姐弟两个紧跟着mama,娘儿三个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看着、挑选着。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所有的小贩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戴厚厚的棉帽子,把两手往袖子里一抄,轻易不拿出来。 顾客还好,买完东西就走。摊主是要在寒冬里站一天的,一般人受不了这种冻。晓薇mama买了几幅春联和福字,十几张挂钱儿,几张年画,一卷黄纸,三挂一千响的鞭炮,几个二踢脚,四十几个冻梨,六七个冻柿子,一斤糖块儿,一条二斤多的冻鲤鱼以及一小块儿姜和几头蒜,还给小虎买了条裤子一件上衣,新年的采购任务基本就算完成了。 晓薇见了弟弟有了新衣裳有些眼馋,mama就安慰她明年过年再给她买。小虎见了卖糖葫芦的嚷着要吃,mama就买了一根给他。小虎喜滋滋地边走边吃,剩了三个山楂,强忍着馋递给了jiejie。 mama回到家后把糖块儿藏起来了。主要是为了防小虎,否则这点儿糖块儿两三天就会被小虎吃光,那样的话到了过年时就没得吃了。新年时村里的小卖店也进了一些年货。小虎从mama那里讨了一元钱。 他去小卖店买了一百响的小挂鞭,拿回家后把鞭炮细心地拆下来,得了将近一百个小鞭炮,他要一个一个地放。 终于到了年三十儿,早上起来晓薇mama做了些浆子,让姐弟俩在门上、窗户上、柱子上等显眼地地方都贴上各种春联。 外屋门上贴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横批下方是三张挂钱,对联正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仓房贴的是“五谷丰登” 井上贴的是“井泉大吉”马车上贴的是“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鸡窝上贴的是“金鸡满架”狗窝和马圈上贴的是“六畜兴旺”猪圈上贴的是“肥猪满圈” mama特意叮嘱千万别贴错地方,说往年有户人家就把“肥猪满圈”贴炕头的墙上了。干完了活儿,mama拿出了糖块儿,姐弟俩欢呼着围了上去,这一包里多数是水果糖,不多的几块是大虾酥、大白兔、胶皮糖等,姐弟俩一人拿了几块儿。贴完春联,小虎爸爸取了一大卷黄纸,带上小虎,一起去了村西头的坟地去给太爷爷上坟。 路上小虎默默地跟在爸爸后面,碰到了好几个同村的村民,也是去上坟的,小虎爸爸和人打了招呼。走了一刻钟多一点儿,坟地到了,放眼望去几十个坟包远远近近地分布在这一处矮山坡上,多半被积雪覆盖着,好些上面长了荒草,有的坟头上压了块儿砖头,砖头下面是一张黄纸。 埋在这里的都是曾生活在这个村子的先民们,他们也曾青春年少,也曾年富力强,也曾老态龙钟,但最终都躺在土里了。 就像是他们年复一年种的庄稼一样,坟地里积雪很厚,有的都灌到了小虎鞋子里,他也没顾上清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