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宫廷艳史_第168章南征北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南征北讨 (第2/2页)

晓得欲更易皇太子,断非言词可动,便暗中设法买通刘疆的近臣,旁敲侧击,吓诈他自己让与刘扬。

    那刘疆本是一个大贤大孝的人,见自己久处于疑忌的地位,早有退避之心,现在又听得各处的传闻,俱说光武帝急急的就要易储,自己也落得借此告退,免得旨下反而不美。遂毅然上表,请卸皇太子之职,愿为藩位。

    光武帝不忍答应,刘疆又请左右诸臣代为说项。光武帝见刘疆辞意已决,万分无奈,只得下诏道:春秋之义,立子为贵。东海王阴皇后之子,宜承大皇太子疆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圣贤同其以疆为东海王。此诏。

    刘疆奉了诏书之后,忙将太子印绶交给刘扬。光武帝即日册立东海王刘扬为皇太子,改名庄。从此阴娘娘高枕无忧,也不再妄生邪念了。

    光阴易过,略泛泛眼,已到了建武三十三年了。光武帝在二月间突然染病,日重一日,未到十天,在南宫的前殿中寿毕归天了。总计光武在位三十三年,起兵春陵,迭经艰险,终能光复旧物,削平群雄。

    可见他的智勇深沉,不让高祖了。闲话少说,光武帝既然驾崩,太子庄当然嗣位,是为孝明皇帝。

    即日正位,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自从王莽乱后,旧有礼节出一概散佚无存。诸王俱来辰丧,全与孝明帝同食同桌。凡为藩家的官属,亦得出入宫廷,百官无别,此时恼动了赵熹。

    正色立朝,手执宝剑,分别尊卑,整理仪节,复令校尉把守宫门,无论藩爵,皆不得擅入宫闱,如有故犯,格杀勿论。孝明帝又是个无刚断的人,只得听赵熹指使。

    此时内外百官,没有一个不懔遵法律,真个是穆穆雍雍,一堂肃然。尊阴娘娘为皇太后,奉葬光武帝于原陵,庙名世祖。光武帝曾有遗言,一切葬具,俱如孝文帝制度,务从节省,不得妄费。

    因此多从朴实,屏去纷华。明帝承奉遗嘱,在南宫的云台中命巧手画匠,图绘亡故的二十八个功臣的遗像,乃是: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马司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琊太守祝阿侯陈竣建威大将军好畦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竣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大守淮阳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枯、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修、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垄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褒德侯卓茂。

    以上诸将在小子这部《汉宫演义》里,有的曾提过,有的没有提过,不过有个疑问,我想读者诸君一定是要来责问的:以上诸将,在什么时死的,怎么不一一的叙明呢?是的,应当要叙明。

    不过小子有几句话,要对读者们道歉,我所着的是《汉宫演义》,不是完全历史小说。所以没有什么惊奇和香艳的资料,只得高高搁起,不去多说废话了。所以将他们的死亡情形,也只好马马虎虎地总束一笔了。

    再说明帝令人将二十八个功臣的遗容描好,择日登台。文武百官,一齐顶礼致敬。东平王刘苍也到云台敬礼,遍看遗容,独少马援,不禁满肚狐疑,便向明帝问道:“马援劳苦功高,为什么反落云台之外呢?”明帝微笑不答。

    看官,马援自从征了交趾之后,又领兵去征武陵,在壶头山病殁了,可是他血战沙场,南征北讨,论功绩不在邓禹、冯异之下,为何反落云台之外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