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见手持奏章 (第1/2页)
第119章 见手持奏章 第二位轮着傅太后,即由内者令在正座之帝,铺陈位置,预备傅太后坐处,此外赵太后、丁皇后等,辈分较卑,当然置列左右两旁。位次既定,忽然来了一位贵官,巡视一周,即怒目视内者令道:“上面如何设有两座?”内者令答道:“正中是太皇太后,旁坐是定陶傅太后。” 内者令言尚未毕,陡听得这位贵官大声喝道:“定陶太后,乃是藩妾,怎能与至尊并坐,快快将这座位移了下来!”内者令不敢违拗,只好把坐位移列左偏。你道这位贵官是谁?却有如此大胆。此人非别,现任大司马王莽便是。 王莽既把座位改定,方才缓步而去。稍停太皇太后王氏,以及赵太后、丁皇后,俱已到来。哀帝也挈了傅皇后,同来侍宴。只有傅太后未至。 当下饬人至北宫相请,一连好几次俱被拒绝。傅太后不肯赴宴,自然为的是座位移下,已有所闻,故而负气不来与宴。太皇太后不及久待,便命大家入座。 太皇太后本甚高兴,始设这桌酒席。谁知傅太后屡请不来,因她一人之故,自然阖座不欢。一时席散,哀帝回到宫中。 傅太后余怒未平,迫胁哀帝立免王莽之职。哀帝尚未下诏,王莽早已得信,即呈奏章,自请辞职。哀帝正在为难之际,今见王莽自动请辞,当然立刻批准。 惟防太皇太后后面上不甚好看,特赐王莽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在第休养,每逢朔望,仍得朝请,礼如三公,在哀帝这个办法,以为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了。 岂知朝中公卿,虽然不敢联名奏请慰留王莽,但在背后议论,都说王莽守正不阿,进退以义,有古大臣之风。王莽即已辞职,所遣一缺,应该有人接替,当时舆论,无不属望傅喜。为什么缘故呢?因为傅喜现任右将军,品行纯正,cao守清廉,傅氏门中,要算他极有令名。 舆论虽然如此,可是傅太后反而与他不对,怪他平日常有谏诤,行为脾气,似与王莽相同。若是令他辅政,势必事事进劝,多增麻烦。乃进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高乐侯。傅喜因此托疾辞职,缴还右将军印绶。哀帝秉承傅太后意旨办理,也即批准,并赐黄金百斤,食光禄大夫俸禄,在第颐养。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毕上书请留傅喜。说是傅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不应无故遣归,致失众望。 哀帝亦知傅喜之贤,惟一时为祖母所制,只好再作后图。过了数日,忽见司隶校尉解光的一本奏章,弹劾两个要人,大略说的是:窃见曲阳侯王根,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辏,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 第中筑土为山,矗立两市。殿上赤墀,门户青锁。游观射猎,使仆从被甲,持弓弩,陈步后,止宿离宫。水冲供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jianian邪,欲管朝政。推匠吏主簿张业为尚书,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 按根骨rou至亲,社稷大臣,先帝弃天下,根不哀悲。思慕山陵未成,公然聘取液庭女乐殷严、玉飞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义。 根兄子成都侯况,幸得以外亲继列侯侍中,不思报德,亦聘娶故液庭贵人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应按律惩治,为人臣戒! 新主哀帝即位之后,也因王氏势盛,欲加裁抑,俾得收回主权,躬亲大政。王莽既已去官,又见解光后来奏劾王根,正中下怀,本拟批准。 后来一想,太后太后面上,仍须顾全,仅将王根遣令就国,黜免况为庶人。不料到了九月庚申那日,地忽大震,自京师至北方,凡郡国三十余处,城郭都被震坍,压死人民四百余人。哀帝因见灾异过重,下诏准令直言。当有待诏李寻上书奏道:臣闻日者众阳之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