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宫廷艳史_第59章一见事出意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一见事出意外 (第2/2页)

花拳,停下之后,面不改色,声不喘气。两髻青丝,光滑似镜,一身宫服,四面平风。如果不是亲眼见她舞过,还在疑心她在吹牛呢?

    薄太后看毕,问元元此剑何名。元元答称叫做柳叶刀。薄太后便赏元元黄金一斤,以奖其艺。

    元元谢赏之后,自知薄太后为人正直而宽,庄严而谨,从此见好学好,一变而为佳人,后来因有战役,一位将官名叫赵公的,极有功劳,封为苏陵候。

    薄太后因见元元做人不错,又有本事,便与文帝商酌,竟把元元配与赵公,做了侯妃。元元感激薄太后之恩,与她丈夫做了汉室忠臣。这都是薄太后御下有方的好处。

    此乃后事,提前叙过,便不再述,正是:官中贤后原堪敬,世上佳人本不多。未知薄太后尚有什么美德敷于宫中,且听下回分解。***却说薄太后因为重回故宫,自己地位不比从前,一举一动,足为宫嫔模范。

    所以首先训谕那个官娥元元,不准妄述已故吕太后之短。元元固然变为好人,后来结果因而也好,就是合宫上上下下人等,均也一齐归正,比较从前吕太后在日,前者是刀山剑地,此日是德海仁山了。薄太后又知文帝正妻已殁,身边妃嫔虽多,只有一位窦氏,最为贤淑。说起窦氏的来历,却也很长,因她也是一位贤后,先要将她的从前事情叙明,再说近事。

    窦氏原是赵地观津人氏,早丧父母,只有兄弟两个:兄名建,字长君?弟名广国,字少君。当时兄弟都小,窦氏亦未成人,三个孩子,知道甚事,那时又值兵乱,更是年荒,她们同胞三个,几乎不能自存。

    又过几年,适值汉宫选收秀女,就有一个邻妇,代为窦氏报名应选,虽然得入宫中,可是兄弟的消息。

    当然一无所知的了。窦氏无可如何,只得死心塌地守在宫中,做一个预备头白的宫奴,后来吕后发放宫人,分赐诸王,每王十人,窦氏自然也在其内,她因籍隶观津,自愿往赵好与家乡接近,便可打听兄弟下落。

    当下私自拜托主管内监,陈述己意。主管太监,看得事属细微,随口答应。不意事后失记,竟把窦氏姓名,派入代国。

    及至窦氏知道,再去要求主管太监设法,主管太监答称,事已弄错,断难更改。窦氏无奈,只得暗暗饮泣,她想道:“我这个人的苦命,也要算得达于极点的了,同一分发,连想稍近家乡的国度都不能够。”

    于是两行珠泪,一片愁心地跟着其余的九人,到了代国。入宫之后,仍作宫奴,每日照例服役,除了。

    不敢偷懒之外,无非花晨月夕,暗暗自伤薄命而已,那时文帝尚是代王,一夕,酒醉初醒,便命窦氏舀水洗脸。窦氏自然恭恭敬敬地照例把一个金盆捧着,跪在地上,听候代王洗脸。不料代王偶欲吐痰,一时大意,一口老痰,竟吐在窦氏的前襟之上。

    代王不好意思,忙用手去替她拂拭,可巧刚刚触在她的鸡头rou上。代王固是无心,窦氏却满面绯红,羞得无地自容起来,但是主仆地位,哪敢多说。代王那时也觉无趣,赶忙洗毕他去。又过数月,时当三伏,代王正妃午后沐浴,窦氏摆好浴盆,舀好热水,自至帘外侍立。?知代王正妃脱衣之后。

    正想入浴,忽然肚皮奇痛不已,一面忙至床上假寐,一面语窦氏道:“我未曾洗,水仍干净,你就在这盆内洗了罢!”

    代王正妃,为什么忽有此举呢?因为窦氏为人伶俐婉淑,为她心爱,当时自己既不洗澡,那水倒去,似乎可惜,因而就命窦氏趁便洗了,其实这些小事,原极平常。

    岂知事有凑巧,代王那时方从宫外饮酒回来,自己卧房,自然随便出入,绝不防到他的妃子正令窦氏在她房内洗澡。当时代王匆匆入内,一见窦氏独在盆内洗澡,宛似一树带雨一梨花,一见事出意外,虽是嘴上连说怎么怎么,吓得慌忙退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