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129章立向氏为皇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立向氏为皇后 (第1/2页)

    第129章 立向氏为皇后

    韩琦、欧阳修皆顿首道:“太后仁慈,臣等素所钦仰,所望是能够全始全终。”言毕而退,这一番言论,左右内侍听了,莫不瞠目咋舌,方才不敢肆其阴谋。过了些时,英宗渐愈,韩琦进宫独见。英宗略问数语,便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韩琦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

    因何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的都是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可名传千古。臣恐陛下事亲尚有未至,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英宗闻言,为之改容。英宗身体既愈,命侍臣在迩英阁讲读。

    翰林侍讲学士刘敝,进读《史记》,至尧授舜天下事,拱手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授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不是舜另有他术,只因他孝亲友弟,德播遐迩,所以讴歌朝觐,不召自来了。”英宗大为感悟道:“朕明白了。”

    遂进宫问太后安,且呈:“病中昏乱无状,得罪慈躬,伏望矜宥。”太后也欣慰道:“病时小过,不得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不致违和,我已喜慰得很了,还有什么计较。

    况皇儿四岁入宫,我朝夕抚养,正为今日,难道反有异心么?”英宗泣拜道:“圣母大恩,昊天罔极。

    儿若有忤慈命,是无以为人,还能治国么?”太后亦流泪扶起英宗道:“国事有大臣辅弼,待皇儿册后以后,我亟应归政了。”英宗道:“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勿遽撤帘。”太后道:“我自有主张。”

    从此,母子之间,嫌隙尽释,和好如初。英宗即位之后,因为患病,尚未册后,此时病愈,遂册妃高氏为皇后。后乃故侍中高琼曾孙女,母曹氏,为太后胞姐。

    幼育宫中,及长出宫,为英宗妃,封京兆郡君。至是册为皇后,与太后不啻母女,自然十分亲爱了。到了第二年,英宗身体复元。

    韩琦欲令太后还政,不便奏请,乃于入朝奏事的时候,取了几本奏章,请英宗裁决。英宗批后,韩琦复奏太后道:“皇上载决政事,悉合机宜。”太后一一复阅,亦每事称善。

    韩琦顿首道:“皇上亲断万机,双有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划,应无不善。臣年力已衰,不堪重任,愿即乞休,辛祈赐允。”

    太后道:“朝廷大事,全仗相公,如何可去。我当退居深宫,不再与闻政事了。”韩琦道:“前朝太后,贤如邓马,尚且贪恋权势。今太后如此盛德谦冲,真可压倒千古了,但不知于何日撤帘?”

    太后道:“我并不要干预政权,说撤就撤,何用定日。”言罢即起。韩琦抗声道:“太后已有旨撤帘,銮仪司何不遵行。”当下走过銮仪司,将帘撤下。

    太后匆匆入内,御屏后犹见衣角,内外都惊为异事!英宗亲政,加韩琦为右仆射,每日御前后殿,亲理政事。上太后宫殿名为慈寿宫,所有太后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

    知谏院司马光,见诸事就绪,只有内侍任守忠还没有除去,便上疏极言任守忠离间两宫,致酿大祸,请将守忠斩首市曹,以申国法。英宗见奏,也很以为然。次日韩琦至中书处忽出空白敕书一道,自己先行署名签字,复请两参政一同署名签字。

    此时参政是欧阳修、赵概。欧阳修接敕,并不多言,遂即署讫。赵概还在迟疑,欧阳修道:“韩公必有道理,不妨照签。”

    赵概方才署名,韩琦即坐政事堂,将任守忠传来,立于堂下,当面喝道:“你知罪么?本该斩首。皇上天恩浩荡,姑从宽典,发往蕲州安置,你可从速启行。”

    任守忠在下面,只是叩头,哪里敢说一句话。韩琦遂把敕书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