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均输一法 (第1/2页)
第130章 均输一法 神宗初即位时,又授吴奎参知政事,司马光为翰林学士,都是一时之彦,但是从来说的“物极必反,消长盈虚,互为乘除。”乃是一定的道理,那神宗锐意图治。 虽然人才济济,他还以为未足,忽然想起王安石来,立刻传谕执政,召他即日来京陛见,等了许久,总不见来,神宗问辅臣道:“朕在藩邸久闻王安石的名字,先帝也曾屡次辟召他,总托病不来。 朕疑他是个狂妄之人,现在又不肯应召,究竟是真有病么?”曾公亮道:“王安石有宰相之才,必不至于欺罔朝廷。” 吴奎进言道:“臣从前在外任时,曾与安石同事,其人护非自用,所以又多于阔,不近人情,万一重用,必安紊乱朝纲。” 神宗如何肯听,又下诏旨,命王安石知江宁府。当诏书下去的时候,群臣都料定王安石一定不肯屈就,这道诏书又是白下的。哪里知道,竟有出入意料之事呢。未知何事出人意料,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王安石乃临川人氏,号介甫。少年时好读书,善作文,曾巩常拿他的文稿,与欧阳修观看,大加赏识。从此他到处延誉,因得进士及第,授淮南判官。旧例判官秩满,可以献文求试馆职。 安石独不求试,遂调知鄞县,寻通判舒州。文彦博任中书时,力为荐举,乃召试馆职,安石不至。 欧阳修又荐为谏官,安石复以祖母年高为辞。修乃勖以禄养,在仁宗末年,荐为度支判官,安石又复辞让,且恳求外补,因令知常州,改就提点江东刑狱。 为他屡次辞官,人都说他恬退为怀,贤士大夫都想望丰采,恨不一见。朝廷也想与以美官,惟恐他不肯屈就,后来改官同修起居注,他又竭力固辞。仁宗派合门吏,将敕书送至其家,仍不肯接。 合门吏跟着安石,向他道喜。安石反避到茅厕里去了。合门吏只得将敕书放于案上而回,安石又令人追上送还,往返了八九次,方才收下。 没有多时,又升知制诰,安石却立刻谢恩,不再推辞。直至仁宗崩驾,安石也回家里居。英宗朝虽然没有做官,却无时不想猎取高官。见乡里韩、吕两族都做着朝廷显官,便竭力去韩绛、韩维、吕公着结交,三人到京供职,便尽力替安石誉扬。 神宗在颖邸时,韩维充当记室,每逢讲解经义,至独具见解的地方,必向神宗说道:“此是故人王安石的新诠,并非维所发明。”因此,神宗记忆在心内,一意要用他。 虽有苏洵作《辨jianian论》,说安石不近人情,是个大jianian惹。又有吕诲劾他“大jianian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jianian巧。 骄蹇慢上,阴贼害物。诚恐陛下悦其辩才,久而倚畀,乱由是生。臣究安石,本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于人,文言饰非,罔上欺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虽然说得十分透彻,无如神宗总不相信,又下诏令安石知江宁府。众人还道安石总要推辞,哪里知道安石居然受了诏命,竟往江宁赴任。此事出人意料,大家以为奇怪! 安石到了江宁,不上半年。有人底毁韩琦,说他执政三朝,权力太大。神宗也因韩琦遇事专擅,心内不悦! 曾公亮乘机力荐安石可以大用,立刻补授翰林学士。韩琦因内外倾轧,屡乞罢免,遂罢为镇安武军节度使兼判相州。陛辞的时候,神宗问道:“卿去之后,谁可主持国事?”韩琦答道:“圣衷当必有人。” 神宗道:“王安石如何?”韩琦道:“安石为翰林学士,绰然有余。若以处辅相之任,惟恐器量不足。”神宗不答。 韩琦告辞而去,那王安石奉了翰林学士的诏命,有意迟延,经过了七个月,方才入京报到。神宗闻得王安石已来,立刻召见。到了熙宁改元。 即令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