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誓感厚谊 (第1/2页)
第122章 誓感厚谊 关右大震,夏竦使人收集散兵于任福衣带中,查着韩琦之檄,并耿傅手书,乃将详情奏闻,说是任福违命致败,罪不在韩琦、耿傅。韩琦亦上本自请议处。仁宗闻报,甚为震悼! 乃降韩琦一官,移知秦州。元昊自胜了宋军,声势大盛,作书答复范仲淹,语极傲慢。仲淹对着夏使,将书扯碎,付之于火。 这事传入宋廷,吕夷简对廷臣道:“人臣无外交,仲淹擅与元昊书,已失臣礼,即得答复,又擅焚不奏,该得何罪?”参政宋庠道:“即此已当斩首。” 枢密使杜衍道:“仲淹志在招叛,其心未尝不忠,如何可以深罪?”彼此争议不决。仁宗即命仲淹自陈,仲淹上奏道:“臣始闻元昊有悔过意,因致书劝谕,宣示朝廷威德。 后因任福败殁,其势益骄,答书悖慢。臣若以书上闻朝廷,不亟申讨,辱在朝廷,对使毁书,辱不过及臣,可与朝廷无涉。此实区区愚忱。乞垂鉴察。” 仁宗复下其疏,令中书枢密复议。宋庠、杜衍仍执前议。仁宗垂问吕夷简。宋庠以为夷简赞同自己之议,哪知吕夷简却奏道:“杜衍议是,止应薄责了事。” 仁宗乃降仲淹知耀州,后又徙知庆州。令工部侍郎陈执中,任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夏竦同判永兴军,两人意见不合,动辄争执。 仁宗只得令夏竦屯鄜州,执中屯茎州,那夏竦守边,甚为元昊轻视,尝悬赏募夏竦首级,只出钱三千文。未知夏竦首级,为何如此轻贱?且听下回分解。***话说夏竦。 在陕西守边两年之久,敌兵来后,总是挫败。遇着朝廷有所询问,也是首鼠两端,毫无方略,反在营中带了侍妾,终日沉湎酒色,不问边事,不恤兵民,因此元昊知他无能,甚为轻视! 故意悬着赏格,购取夏竦的首级道:“有人斩得宋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夏竦的首级来献者,赏钱三千文。”将这赏格在宋朝边疆,凡是夏竦的辖境,到处悬挂,以示羞辱。夏竦知道了,虽然忿恨,也是无可如何。边人都把这事传为笑谈! 这消息到了汴都,知谏院张云平上疏论劾夏竦道:“竦为统帅,已将三年,师惟不出,出必丧败。寇惟不来,来必残荡。 如此统帅,究有何用?请另行择帅,藉固边防。”仁宗览奏改任夏竦判河中,陈执中知茎州,一面与廷臣商议,分秦凤、茎原、环庆、鄜延为四路,令韩琦知秦州,辖秦凤。 范仲淹知庆州,辖环庆。王(氵公)知渭州,辖茎原。庞籍知延州,辖鄢延。各兼经略安抚招讨使,这四人之中,除王(氵公)外,都是宋御石方,缮城湟,筑堡寨,招流亡、抚人民。羌汉畏服、不敢贰心。羌人尤其爱戴仲淹,都呼他龙图老子,因仲淹曾为龙图阁待制,所以有这个名称。 自此边将俘人,防御渐固。元昊也就知难而退,不敢生事了。哪知西边方才略略安靖,那契丹忽又遣使萧特末、刘云苻,前来复求关南之地,且问兴师伐夏,及沿边浚河增戍的理由。廷议派知制诰富弼为接伴使,偕同中使往都外迎接。两下相见,当由中使传旨慰问。 萧特末不肯下拜,富弼抗声道:“南北两朝称为兄弟,我朝皇帝与你国皇帝相等,今传旨慰问,如何不拜?” 萧特末推托有病,不能行礼。富弼道:“我从前曾奉使前往北方,臣病在车中,闻得你们国主有命,尚勉强起来行礼。你怎么因为有病,就失礼呢?”萧特末无言可答,只好起身下拜。 富弼便把他们引入使馆,开诚布公与他谈话,萧特末很为感悦!即将契丹主遣使本意一一说明,富弼据理辩驳。萧特末密语富弼道:“贵国可从就从,如不可从。或增币,或和亲,亦无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