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誓感厚谊 (第2/2页)
富弼遂引萧、刘两使入朝仁宗,并把萧特末的话奏知。仁宗道:“如此很好,我们只要增加些岁币。 或者仿古人和亲的办法,选个宗女,嫁给他的儿子就是了,但须差个报聘的人,叫吕夷简保荐可以胜任的,前往北方。”吕夷简与富弼不合,便奏道:“富弼前曾往契丹,可称熟手,此次命之前往,当可不致辱命。” 仁宗点头,遂命富弼报使契丹,诏命下来,廷臣都为富弼担忧!集贤院校理,欧阳修且上疏道:“富弼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倘如唐季李希烈留颜真卿一般。 富弼固不足惜!岂不有误国家大事,疏入不报。”富弼却慷慨请行,向仁宗奏道:“主忧臣辱。臣此去除岁币外,决不妄许一事。”仁宗闻言,甚为动容,即授富弼为枢密学士。富弼不肯受道:“国家有急,义不惮劳,怎敢先受爵禄。” 仁宗又复嘉奖数语,富弼叩辞退出,偕了萧特末等同赴契丹,朝见国主,此时契丹主隆绪已亡,萧太后亦死,嗣子宗真继位。富弼见过了礼,开口头一句,便向宗真道:“两朝皇帝,父子继好,已四十余年。无故来求割地,究属何故?” 宗真道:“南朝先是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缮兵民,是为的什么事情?我国大臣,早要兴兵南来,是我没有答应,因此遣使遗问,并索还关南之地,倘若不允,再行举兵。” 富弼道:“北朝忘了我章圣皇帝即真宗的大德么?当日澶州一役,我朝将士,均与开战。章圣皇帝若从其议,北兵无一生还的,而且还有一句话,我不能不尽忠告。两国修和,那利益就归国家。若启兵端,那利益就归臣下了。 北朝又欲启衅,想是臣子均为身谋,不顾国主的祸福。”宗真闻言,不禁惊异问故。富弼道:“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从前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地小狭,上下离叛,北朝始得进取中原,但试问,所得金币。 果能涓滴归公么?国家费了许多军饷,折了许多士马,徒令私家充牣,公府雕残。现在的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更非晋朝可比。北朝如果用兵,能保必胜么?就是得胜,劳师动众,所捐已多,还是臣下受害呢? 还是国家受害呢?倘若通好不绝,每年的岁币,完全为国家所有,臣下不能分润,他们自然很不愿意,要劝国主兴兵了。”宗真听了,一手拈着胡子,连连点头。 富弼又道:“若说我朝堵塞雁门乃是防备西夏。浚深塘水,是在通好之前。修缮城隍,招练民兵,不过补从前的缺额。如何说是违约呢?”宗真道:“如你所言,我却错怪了南朝了,但土地是我祖宗所固有,还乞见还!”富弼道:“晋以卢龙赂契丹。 周世宗复取关以南地,皆是前朝政事。若两国都要求地,幽蓟曾隶属中国,也就应该见还了。”宗真无话可答,宣弼退下。 刘六苻引富弼至使馆说道:“我主耻受金币,定欲索取关南十昊。南朝何不暂许通融呢?”富弼正色道:“我朝皇帝常说:‘为祖宗守土,不敢以尺寸之地与人。北朝所欲。 不过租赋。朕不忍两朝赤子重罹兵草,宁多加岁币,以代租赋。如果北朝一定要索土地,便是有意背盟。北朝应为戎首,其曲不在我朝了。’”刘六苻道:“南朝皇帝,如此存心慈善。 我们自当帮忙,使两朝皇帝和好如初。”是日开宴尽欢而散。次日,契丹主宗真出猎,约富弼同往。宗真引马与富弼密语道:“南朝若允割地,我誓感厚谊,永敦和好。”富弼答道:“北朝以得地为荣,南朝自必以失地为辱。 彼此既为兄弟,岂可使一荣一辱了呢?”宗真默然无语。猎毕而归,刘六苻即来说道:“我主闻荣辱之言,颇为感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