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宫廷艳史_第112章亦拥众称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亦拥众称尊 (第1/2页)

    第112章 亦拥众称尊

    好文勃然道:“这样背理的称谓,倘若见诸实行,岂不贻讥千古。如不谏阻,朝廷要我们台谏有何用处?就是我们自己,也有何颜见人呢?”

    许有壬道:“我也是如此设想,曾邀集台谏商进谏议,无奈他们因谏停科举一事,受了饬责,所以不敢再蹈覆辙,你推我诿,尚无定见。”好文道:“公职任参政,尽可独上一本,谏阻此举,何必邀集台谏呢?”许有壬道:“我虽有此意。但恐言之无益,反招讪笑。”

    好文不待言毕,已朗声道:“俗语说得好,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既为臣子,自应竭尽心力,若怕旁人讪笑,做了仗马寒蝉,不但有负君上,并且有负自己了。”

    有壬点头道:“君言自是有理!昨天监察御史泰不华也是如此说法,他已邀了同志数十人,合词进谏。我也打算独上一疏,正在属稿,恰值台谏光降,因此中辍。”好文道:“这样说来,我倒做了催租吏了。

    但是奏稿想已拟了不少,可以先给我瞧瞧,一开眼界么?”许有壬道:“奏稿已经差不多了,君既要看,有何不可。”

    遂即起身,取出奏稿递给好文。好文接过细看一遍,内中有几句警语道:皇上与太后,母子也。若加太皇太后,则为孙矣。且今制封赠祖父母,降父母一等。盖推恩之法,近重而远轻。令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是推而远之,乃反轻矣。

    好文看了,连连点头道:“这样的奏章,原不要多说什么,只要正名定分,使上头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了。你这几句说得明白晓畅,递将进去总不致没有挽回。”

    遂说遂立起身道:“我且告辞,让你缮写了,快快进呈。”许有壬也不挽留,送了好文之后,即将奏疏端楷写好,于次日拜发。监察御史泰不华果然也约了同列上章,说是祖母的徽号不当加之于婶母。

    两疏一同进去,总以为上头必有批答,哪知停了几日,仍如石沉大海,毫无消息。有壬至此,也只有咨嗟叹息,无可如何。泰不华却频频地刺探消息,十分注意,这一天,正在台省办公。

    忽见一个同僚匆匆而来,报告消息道:“你们还这样安详办事么?可知祸事已不远了。”泰不华道:“敢是为了太皇太后那一道奏章么?”

    那人道:“闻得皇太后阅了这疏,勃然大怒,意欲加罪。明天恐有旨意下来了。”此言一出,全台哗然。与泰不华联衔入奏的人,不免惶急起来,有几个胆子小的竟吓得战战兢兢,都来请教泰不华,如何就可以免祸。

    泰不华却从容不迫地安慰他们道:“诸君不用惶急!此事从我而起,皇太后如果降罪,自有我一人承当,决不有累诸君。”大家听了这话,也就无可再说,只得惴惴不宁地听候发落。哪知等了一天,非但没有罪责,内廷倒反发出金帛,分赐泰不华等一班言官。

    泰不华等无意中得了赏赐,倒未免惊疑起来,暗中向宫监们打听,方知皇太后初时见了奏章,好生动怒,即欲加罪言官。到了昨日,怒气已平,反说谏宫中有此直言敢谏之臣,恰也难得,所以发出金帛,奖赏他们的。泰不华等知道了原由,免不得拜表谢恩。

    但是言官虽没有获罪,那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这件事情,却如金科玉律一般,任凭如何,也挽回不来。

    当下由太常礼仪使草定仪制,交由礼部核定,呈入内廷。一面敕制太皇太后的玉宝玉册,等到玉宝玉册制成,遂恭上太皇太后尊号,称为赞天开圣徽懿宣昭贞文慈佑储善衍庆福元太皇太后,并诰告中外道:钦唯太皇太后承九庙之托,启两朝之业,亲以大宝,付之眇躬,尚依拥佑之慈,恪遵仁让之训,爰极尊,崇之典,以昭报本之忱,用上徽称,宣告中外。

    诏旨颁发之后,太皇太后即御兴圣殿,受诸王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