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艳史_第74章因是齐王种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章因是齐王种子 (第2/2页)

大礼,朝参过皇上皇后,口称臣妾,又称愿吾皇皇后万岁千秋。

    太宗坐在殿上见杨妃袅袅婷婷地拜下丹墀去,止不住心中万分欢悦!赏赐内外臣工,宫中妃嫔,黄金彩缎,那妃嫔得了赏,都到杨妃跟前来谢恩。

    当下宫里宫外,挂着灯彩,照耀得内外通明,宫中七日七夜的歌舞,人人喜欢快乐!太宗在杨妃身上,足足下了三年的苦心,才得到今日的深怜热爱,看着这千娇百媚的杨妃,早已把六宫粉黛,弃如粪土。

    太宗每天除坐朝下来,到正宫里去略坐一回,梗向延庆宫中一钻,任那三千宫娃,从早望到晚,从晚望到早,休想望得万岁来临幸,千恩万爱,都是杨妃一个人承受着。

    但杨妃受着太宗如此宠爱,却不露半点轻狂,依旧是很恭敬地侍奉着皇后,很和气地待遇着宫嫔。杨妃最爱的是吹笙。

    她进宫来,随带着一支玉笙,低低地吹着,婉转悠扬,令人意远。太宗也最爱听杨妃吹笙,两人常常焚香静坐,月下听笙。选那善歌的宫女,依着声调歌去。

    每到动听的时候,太宗和杨妃便相视一笑,这情形脱却宫廷排场,却宛似民间夫妇。有一天正是中秋良夜,杨妃坐在太宗肩下,又对着一轮明月,吹起笙来。太宗正听到出神的时候,忽见杨妃,丢下了笙,低着脖子在那里拭泪!

    太宗看了诧异,忙上去搂着杨妃的纤腰,温存慰问,在太宗的意思,认是杨妃见景怀人,又在那里想念齐王了。谁知杨妃心中,却全不是这件事体,原来她心中记念的是她亲生的儿子,便是逃亡在外的小王子承忠。

    那承忠生下地来,面貌和她母亲相似,真是玉雪可念,生性又十分聪明。杨妃每到烦闷的时候,便把承忠抱在怀里逗弄着。这才下地的小孩,便知道对着他母亲,憨孜孜地笑,终日也没有哭吵的时候。

    偶尔有时吵嚷起来,只须他母亲拿着玉笙,吹这么两三声,这小王子便住了哭,睁大了眼睛,撑大了嘴,怔怔地听着。

    如今杨妃在太宗皇帝跟前,吹着玉笙,便陡地想起她怀抱中的孩儿来。想当年合府慌乱的时候,把这二尺长的小孩匆忙中拿齐王的衮衣包裹着,交给那宫女,从后院爬墙逃去。

    如今飘流在外,一别三载,小小孩儿,使他冒着风霜雨雪,到如今消息杳无,不知道这条小性命,能不能保得住在人间。

    杨妃想到这里,忍不住掉下泪来。任太宗皇帝百般慰问着,杨妃终不敢把这实情说出来,当时齐王留下来的五个儿子,承业、承鸾、承奖、承裕、承度,均被太宗皇帝杀死,如今只留下这小小承忠,承接着齐王的后,倘然给太宗知道了,下一个斩草除根的辣手,把这承忠去搜寻了来,一并杀死,岂不是断绝了齐王的后代,也好似挖去了杨妃的心头rou。

    因此一任太宗如何慰问,扬妃总不肯说实话,只把别的说话掩饰了过去,其实杨妃却不知道她这块心头之rou,早已被丞相魏徵,在草桥驿搜寻到了,连那宫女,一块儿收养在丞相府中,已是两年了。

    这小王子虽只有四岁年纪,却也有大人的志气,在丞相府中,跟着一般公子学说话,学礼节,很有成人的模样。魏徵的夫人裴氏,十分宠爱这个小王子,又可怜他是一个无父的孤儿!

    便常对魏丞相说:“早早把这王子送还他母亲,使他母子得早日见面。”魏丞相总摇着头说:“尚非其时。”直到太宗皇帝明诏纳杨妃为淑妃以后,魏丞相才吩咐把这王子送进宫去。

    夫人裴氏,问他是什么意思?魏丞相说:“昔日杨妃虽在宫中,但名分未定,犹是齐王之妃,设一旦忤了皇上,变爱成仇。若把这小王子送进宫去,不但杨妃性命不保,便是这小王子,因他是齐王的种子,怕这条小性命更是难保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