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焚杀人民 (第2/2页)
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秋灯挑尽末成眠。沉沉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宇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甲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肥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玄宗临死的时候,举目四望,却不见那高力士,便长叹一声而逝。这高力士,因李辅国衔恨入骨,赖有上皇庇护,得居西内,陪侍上皇。 待玄宗病危,李辅国又矫肃宗皇帝旨意,将高力士流配至岭南。高力士奉皇帝诏,便哭拜道:“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日,愿一见上皇颜色,虽死不恨!” 李辅国不许,即令武士扶液出宫去,缧绁上道。直至宝应元年,赦罪还朝,见上皇遗诏,向北拜哭道:“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宫,死有余恨!” 吐血斗余,一恸而绝。时年七十九岁。死之日,来廷坊佛祠与宁坊道士祠为之击钟祈祷,早升西天。此二祠,原是高力士生前所造。当时高力士威势极盛,拜骠骑将军封渤海郡公时,建成两祠。 祠中有珍楼室屋,所藏珍宝,虽国库亦不能及。又在祠门外建一大钟楼,楼成,高力士大宴公卿,诸贵亲欲得高公公欢心,每一扣钟,便纳礼钱十万,多有一人二十扣者,亦有十扣者。 高力士广时又得钱千数百万。玄宗明知力士之贪,便因其忠心于帝,亦容忍之。当时太子瑛被废,武惠妃正得宠。 李林甫专权,有拥立寿王之意。玄宗因肃宗年长,思立之而意未决。心中郁郁不安,眠食俱废。高力士进谏道:“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 玄宗叹息道:“尔我家老,揣我何为而然?”高力士道:“岂因太子未定耶?推长而立,其谁敢争执?”玄宗闻高力士之言,便决定立肃宗为太子。 后天宝中,边将争功,玄宗常自解道:“朕春秋高,朝廷细事付宰相,蕃夷不靖付将军,宁不暇耶?”高力士奏对道:“臣间至阁门,见奏事者言云南数丧师,又北兵强悍,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 高力士意言安禄山将谋反也。自高力士死后,李辅国更是横行无忌,在李辅国前,尚有一宦官,名程元振的。时张皇后谋立越王,元振见太子发其jianian,与李辅国助平大难,立太子为代宗。 拜元振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再迁为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统领禁兵,权震天下,势在辅国上,而性凶横又过之,军中呼为十郎。其时吐蕃兵势甚急,攻城陷地,京师危迫。 因元振势压诸将,虽元振假天子命集天下兵,无一人肯奔命者。吐蕃兵直扑便桥,肃宗仓皇避居陕地,京师又陷于贼。抢劫府库,焚杀人民,城郭为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