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_第156章但家里钱不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但家里钱不多 (第2/2页)

跑出去玩,玩了没两天冰猴就丢了。

    有时天气合适,明明没有下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枯草上到处都结了细碎的冰花,那就是树挂了。要是条件特别好时,结的树挂会特别厚,看上去特别美丽。

    小虎顺着墙头爬到树杈上,看着下面有人经过,就猛力拿脚一踹,那冰霜就落了人一头一肩,那人抬头看了是小虎,也不喝骂。

    就只是训斥小虎不懂事儿。小虎挨了几句训,有些羞愧,灰溜溜地跑掉了。小虎也不全是淘气,家里有什么活儿,他也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小虎虽然比晓薇小两岁。

    但力气却比jiejie大得多。一大铁桶水二三十斤,他能晃晃悠悠提回来再倒到水缸里。抱柴火这种有些脏累的活mama往往也指使小虎去干,而蹲在灶坑边烧火这种轻便的活晓薇就比较适合。

    所以在农村这种半自然环境下,男孩子的气力、行动力、生存能力要比女孩儿强得多,老辈子传下的重男轻女思想竟然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小虎丢三落四的也会干错事。有一次他忘了把井里的水放下去,再去压水时发现井被冻住了。不化开的话,以后全家就会没有水喝。

    于是在mama的指导下,晓薇先烧小半锅开水,小虎就提着开水往井缸里浇。又拢一堆柴火在井根处点燃了烘烤,总算把井化开了。

    还有一次他犯了傻,把舌尖贴到井壁上,又迅速分开。井壁上就留下一小片舌尖的肌rou组织。小虎疼得好几天都吃不好饭。

    ***冬日里常有些人家给家畜喂得不及时或喂不饱,有些猪啊马啊牛羊什么的就从圈里逃出来,哪家有吃的就去哪家。

    小虎家的院墙破了个豁口,一大一小两只花猪跑进园子里吃苞米。家里的小狗围着入侵者汪汪叫个不停。

    那俩猪压根不理会,小猪还知道躲一躲,大猪竟然敢向狗发起冲锋,狗吓得跑远一点,仍狂吠不止。

    小虎来到窗前,找到此前开的视窗位置,拿手指迅速蹭几下除去表面的冰霜后,再趴在窗玻璃上向外望。见有动物吃自家的粮食,他光着脚就跑出屋去了,拣起土块或者碎砖头就向猪身上砸。

    那猪一见人类来了,就惊慌失措地跳窜,要是被砸中了更是尖声嚎叫。猪逃走后,小虎拿些东西把那处豁口遮住了。苞米秆(音该)子垛那里也会有来客光顾。

    秋日里收回来的苞米秆子此时仍富含水份,暂时还不能用来烧火,但却是马牛羊的最爱,但对马和牛来说,小个子的小虎站在身前人家都不带理会的,土块的作用也不太明显,挨了打那马或牛绕个圈儿接着回来吃。小虎最后就拿鞭子、长树棍、大嗑杆儿(向日葵长长的茎秆)之类的吓唬它们。

    这些动物平日被鞭子之类的抽打惯了,很怕这些长长的类似鞭杆子的东西。见人类动了真格的,才慢悠悠地转身走开,还不忘用嘴扯出一根苞米秆(音该)子拖着边走边吃。

    村里的道路不仅供人车通行,各种动物也会在上面行走,农闲时节里常见到猪、狗、鸡鸭、马牛羊等在路上散步,不过它们一般很有礼貌,见到人都会躲着走。这些牲畜经常四处活动,走到哪拉到哪。

    但那些粪便很快就冻硬了,村子里并不会像其它季节那样脏。有些老人还专门在冬天提个粪筐出来拣粪。狗屎、猪屎、牛粪、马粪都是好东西,是优良的农家肥。冬日的乡村,食物说不上匮乏。

    但相当单调。主食是大饼子(苞米面饼),条件好的家庭可能会往里面渗些白面。菜主要是土豆、酸菜、粉条、豆腐这几样。

    豆腐算是一种美食了,每次有外村的作坊主赶着驴车来卖豆腐,小虎总央着mama去买上一块儿,但家里的钱不多,mama不是每次都能满足他。

    那卖豆腐的往往是赶着个毛驴拉的车,车里平铺着两片浅浅的长方形木槽,木槽上面覆着厚纱布。

    买豆腐的人来了,卖豆腐的一掀纱布,露出里面嫩白的豆腐,上面还冒着热气,闻起来有特别的香味儿。

    那卖豆腐的吆喝声也挺有意思的,是拉长音儿的“豆腐(音佛)”听上去没多少精气神儿,有些有气无力的感觉。

    豆腐除了用钱买还可以用黄豆换。小虎就跑到园子里,把被磙子碾到土里的黄豆粒儿一粒一粒地抠出来,总共收集了一斤多,能换好几块儿豆腐。小虎妈见了。

    就从仓房里拿出一小袋散碎黄豆来让小虎挑,这些算是残次品,里面碎豆瓣儿、虫蛀的、草叶树棍、碎石子儿什么都有,不挑拣干净了卖豆腐的不收的。

    这个活儿很有意思,要把炕桌放在炕上形成一个斜面,再用筷子围好四周以防黄豆跑掉,斜面下方的炕上垫上厚布以防黄豆粒飞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